一九七七年六月,Elite在紐約開張,它的老闆叫約翰.卡薩布蘭卡,他是西班牙裔美國人,從小被送去瑞士讀書,從中學到大學不斷被退學,原因都是不當男女關係。他闖入美女如雲的時尚圈,而他玩世不恭的行事風格,正好趕上一個價值顛覆的時代。從六○年代來,學術、社會、政治都受到革命性衝擊,世界是新舊對立,卡薩布蘭卡發現新的空隙,不管「福特的美麗天使」,還是「花花公子的魔鬼女郎」都一樣制式,她們不屬於自己,她們沒有「個性」。
卡薩布蘭卡給模特兒一個再定義,模特兒可以是「名人」!他把模特兒的生活、喜好、情緒,轉換成媒體追逐的材料,製造偶像、培養粉絲。這下人們眼光不再是盯著「品牌」,而是跟隨「名模」。名模挑品牌,才能成為話題。
模特兒從配角變主角,不只能為品牌代言,更能為自己發聲,典型人物就是辛蒂.克勞馥,她在一九八八年七月一日成為《花花公子》封面女郎!克勞馥年收入六五○萬美元,模特兒成為「名模」、「超模」,她們就是「時尚」!擁有眾多超模的Elite年收入也暴增到一億美元。
你看,觀念就是力量。光是思惟的改變,即使做的事沒變,就會產生倍數的力量!亞里斯多德、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他們個別對天體、宇宙的運行下不同的定義,每一個新定義都比前一個產生無限大的想像和創意。
如何再定義?有什麼技術嗎?有三點可切入:
一,直接問自己:「我是幹哪一行的?」你是賣「窗簾」還是在提供「調節光線」的事業?蔦屋說它不是開書店,而是在提供「品味生活的提案」!迪士尼說它不是拍卡通片,而是在販賣「夢想」!
社會像小孩 身體不斷變化
二,是角度、不是尺度。對自我的再定義,要換不同的角度。你是車,再定義不是大車,而是「變形金剛」。美國的鐵路公司自一九七一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他們短程被汽車取代,長程被飛機取代。他們自限在「鐵路」定義中,沒有更新。IBM面對個人電腦,也卡在同樣思惟。
三,不變很危險。社會很像小孩,身體不斷在變化,隔一段時間,原來的衣服就不能穿了。社會集體行為是會創新的。人們買東西,以前注重的是國家,要買美國貨還是日本貨?後來注重的是公司,要買Sony還是Panasonic?現在注重的是要買誰設計的?要買由菲力浦.史塔克設計、Alessi出品的廚具、Fossil出品的手錶,設計師跑到廠牌前面了。消費焦點從國家轉公司,再轉到個人,網路更加大這個趨勢。
有創意的人,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審視身邊習以為常的事物,重新認識這些事物在大結構的位置。如同駕帆船,要時時注意潮流和風向。你不斷地檢討,才會有不斷地發展。
同樣,錯誤的再定義也會自誤。袁世凱對自己的再定義是「皇帝」,外面世界卻已是「民國」,最終造成身敗名裂,否則以「大總統」定義做下去,中國就是他在統治,跟皇帝沒差別。他的失足就是再定義錯誤,造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