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研究免疫療法的美國學者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日本學者本庶佑(Tasuku Honjo)獲獎,印證免疫療法的抗癌效果,但台灣目前針對晚期肺癌的免疫療法第一線治療尚無健保給付。
免疫療法的全名是「免疫檢查點療法」(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原理是誘發患者自己的免疫系統來擊退癌細胞。其中,PD-1、PD-L1、CTLA-4等免疫療法的治療效果佳,是國際抗癌趨勢。
臨床研究顯示,PD-L1高度表現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免疫療法後,中位數存活時間可達到30個月,是傳統化療的一倍多,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希望。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表示,台灣每年新診斷的肺癌患者有一萬三千多人,等於每40分鐘就有一人罹患肺癌。由於肺癌早期不易發現、容易轉移,超過七成患者發現時已經是肺癌晚期,無法開刀治療。
而且,將近四成的肺癌患者腫瘤無特殊基因表現,沒有標靶治療可以使用,在健保給付之下,只能使用化療,但治療效果不佳,中位數存活期不到一年,因此急需免疫療法的協助。
▲陳育民主任說明,已有多個國家給付免疫療法用於晚期肺癌的第一線治療。(攝影/林芷揚)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表示,免疫療法問世已有三年左右,目前全球有33個國家給付免疫療法,包含日本、英國、澳洲、加拿大等,而且是在第一線就給付。
陳育民指出,台灣肺癌死亡率連續十年都是癌症死亡率第一位,尤其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選擇較少,對於免疫療法是「看得到,用不到」。
去年台灣每不到一小時就有一名肺癌患者死亡,抗癌分秒必爭。為幫助患者爭取更多生存時間,台灣肺癌學會與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呼籲健保署加快腳步,將晚期肺癌的免疫療法第一線治療納入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