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買類定存保單最匪夷所思?台灣人買保險普遍存有三大盲點

買類定存保單最匪夷所思?台灣人買保險普遍存有三大盲點

許雅綿

保險

達志

2018-10-02 10:06

「台灣人最怕錢不見了,所以錢不是放定存,就是買保險。」AIA友邦人壽總經理侯文成說,台灣保險滲透率居世界第一,但大部分的人都偏好儲蓄險、保障多少並不重要。有保險經紀人就觀察,台灣人買保險普遍存有三大盲點,包括只看報酬忽略保障、習慣上網找高CP值商品、買人情保單。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台灣保險業資產規模逾新臺幣26兆元,保險滲透率(保費收入對GDP的比率)居世界第一,平均每人每年花在買保險的費用為15萬元。對此,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提出數據背後隱藏的一個問題:「我們繳交的保費,是否符合自身需求,買到最需要的保障,發揮移轉自身所面臨的風險?」

 

針對台灣人買保險的習慣,侯文成認為,怕錢不見,大部分國人和保險公司都將關注放在報酬率上,所以偏好儲蓄險等類定存的保險商品。但他認為,保險應該回歸本身的意義和功能,因為能幫忙創造財富的非保險商品,而是自己的本業,市面上保險投報率3%、5%都是誤導,國人應該聚焦的是「保障」。

 

台灣人平均一人有2.5張以上壽險保單,但保障明顯不足。保德信人壽總經理泰迪倫(Dylan Tyson)就曾指出,台灣的保障率(每1元的首年保費可購得的保障額度)逐年下滑,由2012年的逾2.2,降至2017年的1.9,且不管是外商還是本土保險公司都有同樣的趨勢。

 

而若進一步觀察國人保險保障不足的原因,主要和購買習慣有關。磊山保經中壢騰耀特許事業部執行長黃金德觀察,民眾在買保險商品時,普遍存有三大盲點,包括第一、重保本性、報酬率,忽略買保險的初衷。

 

黃金德說,多數人買保險主要擔心當下的問題,例如生病了,醫療費怎麼辦?但付了保費後,往往在意保費拿不拿的回來和報酬率高不高,而忽略當初買保險獲得保障的初衷,其實,保障和報酬率是沒有直接關係的,純保障型的保險商品,是沒有所謂的報酬率。

 

AIA友邦人壽直效行銷業務長尹珮瑤同樣認為,部分民眾在意保費拿不拿的回來,所以投保還本險,但還本險保費貴、保障低,例如買20年期還本型意外險,年繳保費2到3萬,但保障僅有100萬元。

 

第二、上網找CP值商品,忽略是否適合自身需求。現今網路資訊發達,民眾甚至是業務員都習慣上網做功課,想要買到CP值高的商品,但保險公司設計的商品都有聚焦的客群,民眾應依據本身的需求來購買。他建議,在找業務員投保前,先評估自身資產和負債狀況以及規劃短中長期需求,包括這筆錢幾年後會用到,再與業務員討論適合的年期和商品。

 

第三、買人情保單、搞不清楚買了什麼保單。黃金德和尹珮瑤均認為,民眾買保險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為了幫親朋好友做業績,還沒釐清需求和保單內容時,就倉促的投保,進而買到不合適的保險商品,導致後續保不到一兩年就解約,不僅影響自身權益,更有可能發生不必要的理賠糾紛。

 

整體來看,保險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目的是未來發生事故時,能夠即時獲得實質的理賠金,因此,要留意的是,買保險最重要的原則是先重保障,再儲蓄、投資。

延伸閱讀

提前解約恐踩雷!投資型保單適合你嗎?留意這四大陷阱
提前解約恐踩雷!投資型保單適合你嗎?留意這四大陷阱

2018-10-01

小資族投保 主附約怎麼搭?避免踩到「這個」保險地雷
小資族投保 主附約怎麼搭?避免踩到「這個」保險地雷

2018-09-25

保費收入年成長超過十倍 人民幣投資型保單熱賣的三大關鍵
保費收入年成長超過十倍 人民幣投資型保單熱賣的三大關鍵

2018-09-14

美元保單吸金關鍵大解析 入手前先搞懂四件事
美元保單吸金關鍵大解析 入手前先搞懂四件事

2018-08-13

幫自己健診一下—有了傳統壽險 還需要換保單嗎?
幫自己健診一下—有了傳統壽險 還需要換保單嗎?

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