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小米手環,迅速席捲穿戴式市場,打敗Fitbit、三星、Jawbone等市場領先者;在精準布局的背後,華米科技創辦人黃汪如何靠著連續創業建立的心法,找出最佳機會?
「小米手環第三代一發布,我們十七天內在全球就銷售了一百萬支,比起小米手環第一代花了三個半月的時間,這回快很多。」八月二十四日小米手環第三代正式在台上市的記者會上,一個躍動的身影豪情地談著這款產品。
他是華米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汪,除了是開發小米手環的靈魂人物,更是捲起穿戴式裝置旋風的關鍵角色。若以華米目前約七億美元市值估算,持股三五.四%的黃汪,身價超過二.四億美元。
市調機構IDC資料顯示,自二○一四年小米手環推出後,即逐步超越三星、Jawbone、Fitbit這些早早投入穿戴領域的廠商。根據IDC一八年第一季調查指出,目前全球最大的兩大穿戴式裝置品牌,分別是市占比一六.一%的Apple(蘋果),以及一四.八%的小米。短短三年多,小米手環便與Apple Watch並列,成為全球兩大穿戴式裝置。
小米所有穿戴裝置產品,全來自華米;而華米六成營收,則來自小米。一位市場人士分析:「若無雷軍與小米,黃汪與華米不會這麼快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黃汪則坦言,華米還是一家新創公司,「站在巨人肩膀上茁壯,是成功要素之一。」
但倚賴小米而茁壯的華米,誕生的過程卻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首度接受台灣媒體專訪的黃汪透露,他與雷軍的合作因緣,可是從五年前,初次見面大吵一架開始的。
一三年,黃汪希望剛完成研發的穿戴式裝置,能在小米商城上架,他情商任職小米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幫忙。「我拿新產品給他試用。」沒想到,幾天後他竟接到雷軍助理的電話,告知雷軍要約他見面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