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讓台灣觀光更好的11個提案

讓台灣觀光更好的11個提案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受到國際遊客喜愛,深具觀光財發展潛力。(圖片由台北霞海城隍廟提供)

2018-08-22 11:09

觀光業素有「無煙囪產業」之稱,可帶動航空、餐飲、旅館等產業,並振興經濟發展。當全球都在比拚國際觀光、吸引人潮時,台灣該往哪些方向努力?有什麼立即且有效的作法?

提案1 點亮樂夜》仿效曼谷河邊夜市 賞泰拳、人妖秀 打造「餐車夜市」啖美食、看劇團表演

 

台灣以美味小吃的夜市文化聞名,根據觀光局調查,二○一七年來台旅客中,有三六.九七%認為「逛夜市」是台灣留給他們最深刻的印象。但很矛盾地,當被問起「與最喜歡國家或地區比較,台灣較好的項目是什麼」時,卻只有二.一八%的受訪者,覺得台灣的「夜間活動」比較強。

 

站在帶領團客遊台的第一線,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理事長莫國強觀察,每當傍晚結束一天行程回到旅館時,團員照例一定會問:「晚上有什麼地方好逛?有藝術表演可觀賞嗎?」多年來,導遊們的回答都只有一個:「可以逛夜市,但沒有表演。」

 

「當觀光客遊遍全台,每晚都只能逛夜市,夜生活千篇一律,吸引力自然比其他國家少了許多。」莫國強指出,重視娛樂性的「定目劇」,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地文化,幾乎是觀光產業的必備項目,也特別能營造出國家的特色記憶點。

 

例如,巴黎有瘋馬秀、麗都秀、紅磨坊等三大秀,紐約和倫敦都有百老匯歌舞劇,東京與京都周邊有歌舞伎和寶塚劇團,首爾則是主打亂打秀,泰國以泰拳和人妖秀聞名。這些定目劇幾乎天天都有演出,也成為必遊項目之一。

 

以夜市聚客力為基礎 發展觀光商圈「定目劇」

 

在台灣,高雄義大世界曾經推出「台灣舞孃」表演,台北則有「藝想台灣美麗寶島夜」定目劇,卻因人潮與娛樂性等原因,宣告退場。目前全台各地雖也不乏京劇、歌仔戲、布袋戲等表演,但極少長期定目演出,內容也太藝術性,許多台灣人自己觀賞時都有「隔層紗」之慨了,更何況外國遊客。

 

僑興旅行社總經理何顯騏認為,定目劇能夠成功,不外乎聚客力、娛樂性、提供異國情調想像、淺顯易懂等四大元素。台灣若想發展,就必須借力使力,在既有強項上層層堆疊。

 

「夜市擁有相當的聚客力,但吃吃喝喝,頂多停留一、二小時,這樣的人潮沒有充分利用,相當可惜。」何顯騏說,若在台北士林、高雄六合等夜市周邊設置定目劇和餐館樂隊表演,既可利用既有人潮衝高進場觀賞表演的人數,維持票房,也能達到定點集客時間延長到四、五小時的效果。泰國曼谷的「Asiatique The Riverfront」河邊夜市發展經驗,最值得台灣借鏡。

 

曼谷河邊夜市

利用夜市聚客力 發展夜間表演藝術

泰國曼谷河邊夜市AsiatiqueTheRiverfront將市集、美食、表演等活動集合在一起,帶動泰拳與人妖秀票房,可供台北士林夜市(下圖)借鏡。(圖片來源/達志)

 

士林夜市

(攝影/陳弘岱)

 

於二○一二年開幕的Asiatique位於昭披耶河河畔,原為碼頭舊倉庫區,經過開發商改造之後,成為集合了表演活動、各級美食、購物、摩天輪遊樂設施四合一的「主題樂園觀光夜市」,面積共一.二萬平方公尺(約一.五個足球場大小),以棋盤式格局規畫出十個區域,共有約一千五百家商店齊聚,日流量可達數千人次。

 

遊客搭水上巴士抵達後,迎面而來的是摩天輪絢麗光影與高級餐廳附屬的樂隊演奏聲,露天空地還有街頭藝人表演。在吃飽喝足後,往陸路的方向逛去,則分別有創意市集與夜市型便宜衣物攤位,氣氛與百貨公司不同,保留觀光客殺價的樂趣。

 

樂遊曼谷河邊夜市 夜間表演豐富、一站搞定

 

最後則會來到劇場區,提供「泰拳」與「人妖秀」兩種定目劇,現場票價一二○○泰銖起,幾乎場場滿座。整個夜市周邊區域,觀光客停留至少四小時以上,豐富的夜間活動一站式完成。「來這裡,只要看過定目劇,就會留下深刻印象,下次再訪泰國時,觀光客會特別搜尋其他表演活動。」何顯騏分析,台灣若要學習取經,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

 

泰國曼谷人妖秀

泰國曼谷人妖秀華麗動人,聲光效果十足。(圖片/Calypso Bangkok提供)

 

第一是充分利用既有夜市的聚客能力,在周邊設置表演活動,培養定目劇市場與能力,士林夜市旁的三廳式「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落成後,可留下固定表演空間,先試先行。

 

另外,也可選定大型表演場地,並在周邊留下空地,以「餐車」形式作為夜市,販賣小吃、創意商品,方便清潔與管理。而新鮮的「餐車夜市」模式,也能吸引台灣本地人參與。

 

至於戲劇內容,台東知本老爺酒店的原住民舞蹈,年輕表演者青澀可人、互動性強,只要加以精緻化和戲劇化,青春無敵式的表演自然具備吸引力。另外,紙風車劇團的親子型歌舞劇,則可吸引到家庭式觀光客,只要精簡劇情,以肢體動作取勝,再穿插英、日文等歌曲於其中,便能降低融入劇情的門檻。

 

「觀光劇,絕對要拿掉藝術包袱和迷思。」莫國強說,各國發展皆是逐步醞釀出來的,台灣只要不怕踏出具備商業思惟的第一步,便可累積出充實的夜間表演活動風氣。

 

提案2 美味掌旗》借鏡北海道「鐵三角」機場 行銷當地特產 串聯全台特色美食節 星級評鑑吸高端客

 

台灣為外來移民社會,匯聚了閩南、客家、中國各省菜系的美食精華,從多元庶民文化中,發展出「小吃菜」與「湯水菜」的兩大特色,小巧簡便,一菜色即一天下,飲食文化也因此馳名海內外。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調查,二○一七年外籍觀光客中有高達六七.七八%是被「美食或特色小吃」吸引而來。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分析,若擴大範圍來思考,台灣也是「水果王國」,各縣市除了知名美食,還有屬於自己的當令食材,只要將「美食季」一步步系統化地推陳出新,玩出多元花樣,就是觀光客走遍全台的誘因。

 

藉由比賽開發新亮點 擴大格局、多國語言宣傳

 

台灣美食節活動中,以台北市的「國際牛肉麵節」堪稱最具成效與知名度。二○○五年首次舉辦店家排名競賽,便帶動牛肉麵飲食熱潮。根據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資料顯示,該年度市府只使用了二五○萬元預算,就創造出超過一億元的城市旅遊商機。其中,奪下第一名的店家「饌王」,營業額也因此翻漲兩倍以上,單日銷售從三百碗躍升至一千碗,獲益最為可觀。

 

沈方正感嘆,此後,牛肉麵節循著舊模式年年比賽,每年創造出不同的「冠軍店家」,失去新鮮感,美食節效益逐漸疲軟。當年若能適時改成像米其林一樣的星級評鑑,成為城市權威特色美食,觀光客便可按圖索驥。

 

「在操作手法上,用比賽開發新亮點,以星級評鑑樹立權威感,接著把外國觀光客也納入市場目標,無論宣傳活動或官方網頁都要採用中、英、日等多國語言,等量文字陳述,才能有所累積。」沈方正說,比賽、星級評鑑、國際宣傳三大步驟落實到全台美食節,並有效地串聯起來,可擺脫台灣人「自己玩、自己爽」的小格局。

 

北海道美食結合觀光 買特產、賞花海、泡暖湯

 

目前,最值得參考的「美食結合觀光」國際案例,當屬日本北海道。攤開地圖,在北海道觀光戰略中,是以三大機場門戶「新千歲機場」、「旭川機場」、「函館機場」為核心,每個點都能引導觀光客入戶,最近可引導到機場周圍城市,最遠可將整個北海道都納入單次的旅遊範圍。

 

夏天以旭川機場為首,正好是夕張哈密瓜節,地方政府號召上百店家參與免費試吃、模擬拍賣、太鼓表演等活動,展場上單日最多可吸引上萬人參加。節後正好銜接附近的富良野美麗薰衣草花季,往南走則是以牛奶、起司等乳製品著稱的十勝、帶廣等地牧場。一趟行程就可包含了哈密瓜、薰衣草、乳製品的饗宴。

 

在秋天,則可從新千歲機場進入,「札幌秋季豐收節」更為盛大,拉麵、烤肉、燒鳥、啤酒等北海道盛產一次吃到足,順道體驗可當日來回、充滿歷史感的小樽市運河。在冬天,函館的海鮮當道,可大啖美食兼滑雪和泡湯。

 

札幌秋季豐收節

美食季國際化 提高外籍客到訪誘因

札幌秋季豐收節規模盛大,集合了北海道美食,成為老饕前往觀光的動機,值得台北國際牛肉麵節(下圖)學習,擴大國際影響力。(圖片提供/Sapporo Autumn Fest)

 

台北國際牛肉麵節

(圖片來源/UDN.COM)

 

「整個北海道的觀光業是由地方政府、航空公司、旅遊業者共同串聯,除了每個季節都邀請外國部落客與旅行社踩線,連官網和App都有日、英、韓、繁體中文、簡體中文等五個版本,海量介紹食衣住行等相關資訊,並定期更新最新訊息,『向目標客群說話』的企圖心十分明確。」今年七月,剛獲邀赴札幌踩線的雄獅旅行社主題旅遊部副理許雯淳說,當天所有踩線者都躍躍欲試,期待參與今年的「札幌秋季豐收節」。

 

美食

參展企業年輕員工熱情推薦美食,增添北國青春氣息。(圖片提供/Sapporo Autumn Fest)

 

季節性美食季吸饕客 帶動飲食文化、揚名國際

 

許雯淳表示,台灣的「台東慢食節」、「台南美食節」等都已做出口碑,若能師法日本北海道,以台北、高雄、花蓮三大機場為幅員中心,舉辦季節性美食季,讓外籍觀光客按圖索驥,藉由試吃、模擬拍賣、打卡、參與票選,客源才會不斷回流,熱門觀光區才能擴及全台。

 

美食專家葉怡蘭也指出,美食既是文化,也是一門好生意,以至今仍被津津樂道的台北市牛肉麵為例,二○○五年時,店家若趁著大好人氣,好好爬梳出牛肉麵在台灣的歷史脈絡與流派,並進一步精緻化,撤掉免洗餐具,再把區域整合串聯起來,是既有行銷效果,且能帶動飲食文化、觀光品質的大質變。日後台灣舉辦美食觀光活動,務必記取這個經驗。

 

提案3 祈福添運》師法京都千年祇園祭 封街賞神轎遊行 廟會陣頭遶境同慶 感受古城老街氛圍

 

宗教是人類信仰的寄託,旅人遊逛時總懷抱著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旅程中,在廟宇求個姻緣線或平安符,若許下的願望真的實現了,必定要依約回頭還願,可說是吸引觀光人潮源源回流的動力。尤其,廟宇是台灣民間常設場所,香火不斷,底蘊十足。

 

對照日本京都祇園祭、東京神田祭、大阪天神祭等「三大祭」,被形塑成宗教和觀光效果兼具的重大慶典,台灣的廟會慶典始終未能主動向國際旅客伸出邀請的雙手,吸引他們專程前來。

 

前文建會副主委李仁芳就提出建言,台北市大稻埕霞海城隍廟每年農曆五月的遶境、暗訪慶典,以及三月的大龍峒保安宮遶境慶典,可以效法京都祇園祭作法,適當遶境路線封街管制,讓民間信仰有效地轉換為觀光財。

 

「若以京都的規格來比對,目前台灣在廟會祭典中,所投入的警力相對稀薄,交通車流未能有效管制,常見到汽機車和遶境陣頭擠成一堆,北管嗩吶和車陣喇叭聲交相齊鳴,陣頭走過後,市街也沒馬上清掃,炮屑四散路面,實在令人搖頭。」李仁芳說。

 

他指出,從二○一七年台北世大運閉幕會上的情景,就能看出「愈在地,愈能國際化」的原則。當晚,節目設計成由家將、神將陣頭儀典入場,震撼了場中一萬多位世界各國選手以及隊職員,大家都聚精會神,手機拍個不停。

 

「山鉾巡行」祭典同樂 城市化身「活動美術館」

 

如此看來,對神聖的崇拜幾乎是普世的情操,能激發遠客對異國情調的獵奇之心。「可見正經好好做,必定『中組』(台語,正中紅心之意),台灣不能不看到這個觀光好機會。」李仁芳說。

 

同樣是宗教慶典,為何京都祇園祭可以做到連續慶祝一整個月,單單七月十七日的「山鉾(音同矛)巡行」就可創造單日數十萬人次的觀光人潮?重點就在於策展和規畫。

 

祇園祭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意在於夏日疫情容易爆發的季節,向神明祈福消災。七月初便展開一系列活動,從協商行程、抽籤決定遊行地點順序、各小區組裝巡行的「鉾車」、前祭、巡行、後祭到最後的收尾,都按表操課,整個城市就像個希望之城。

 

其中,高潮點「山鉾巡行」被稱為「活動美術館」。神轎和花車井然有序地繞行京都城,既不影響交通,且又華麗端莊。李仁芳觀察,成功關鍵就在市政府有效封道巡行經過的四條、河原町、御池、新町等區域,一來完整展現都大路上王朝祭典格局,讓觀光人潮集中;二來也讓市民出行交通有規則可循,不至於誤闖封街區域,耽誤行程。

 

祗園祭

廟會封街遶境遊行 提升祭典觀光氣息

京都祗園祭封街巡行、井然有序,增添傳統祭典質感,台灣的廟會繞境也可從交通管制做起(下圖),為觀光客伸出邀請手勢。

 

台灣廟會

 

世新大學觀光學系副教授陳家瑜也十分推崇祇園祭的作法,認為這是將宗教、信徒、歷史文化、現代策展力等四大要素充分結合的完美成果。「表面上看來是莊嚴華麗的觀光活動,實則是利用祭典讓參與的兒童與年輕族群,自然而然地融入傳統文化中,傳承得以綿綿不絕。」

 

宗教活動結合藝術 吸引歐美遊客感染氛圍

 

「台灣的廟會具有豐沛的動員力,現在需要的是政府、策展人、年輕人一同參與。」陳家瑜說,廟會引進現代策展人的好處是,可以在官方與民間廟宇社團中擔任協調的角色,並讓宗教活動能多點藝術色彩,跨越文化高牆,達到老少咸宜,又不失傳統縱深的效果。若觀光客旅程沒能趕上最高潮的遶境,也能從周邊常設展與藝術表演活動中感受到氛圍,激起下次再來的興致。

 

而辦公室就設置在台北西區的MyTaiwanTour創辦人吳昭輝也說,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位在南北貨聚集的迪化街上,由觀光型廟會來領軍,會讓老外更嚮往一遊這個大台北的發跡之地!若如李仁芳所言,「觀光吸引力必定『中組』,未來也能陸續推廣到台灣各大城市廟宇,讓美好生活與觀光魅力同時大躍進!」

 

提案4 跟進潮流》各國路跑鐵桿戰將 瘋迎全球「六大馬」 舉辦國際馬拉松賽事 增知名度搶觀光財

 

全球瘋路跑活動,每年單單由國際田徑總會(IAAF)認證的國際級馬拉松就超過一百場。若以每場至少兩萬名參賽者來計算,保守估計,全球每年有超過二百萬人次的國際標準賽事跑者,而這尚不包括地區型的馬拉松。

 

根據台灣民間路跑社團粗估,若將各種級別賽事都算入,全球馬拉松積極愛好者至少數千萬人。台灣近年也搭上這股國際風潮,每年舉辦超過一四○場馬拉松,若將半馬、超馬、路跑賽等都全計入,則有高達近千場路跑賽事!這不僅提振了國民運動風氣,更成為吸引國際「馬拉松鐵桿跑者」來台參賽兼觀光的好底子。

 

前奧運馬拉松國手張嘉哲指出,國際間的鐵桿跑者具有愛收集參賽場次、以跑步為旅行的目的、追隨明星出賽、講究風景與主題性等特質。若台灣能在既有基礎上,將馬拉松賽事規格拉高到奧運成績認證標準等級,並保障外籍客人數比率,積極進行國際宣傳,將外籍參賽者人數確實列入活動KPI,一次比賽就可吸引超過千位國際旅客,不啻為可立竿見影的觀光提振良方。

 

「台北馬拉松、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花蓮太魯閣馬拉松,都是國際間詢問度極高的賽事,我每回出國參賽都會被問起。」張嘉哲說,但受限於報名官網的外語說明不足與導流系統不夠友善,即使躍躍欲試的跑者,也像隔重山,不知如何下手。

 

對馬拉松愛好者來說,能夠吸引他們遠渡重洋的賽事要素不外乎五個,包括賽道好跑度、符合國際標準、風景與主題迷人、賽途能量補給充沛、語言溝通無障礙等。做到這五項,跑者口耳相傳,幾年間人氣度就會迅速升溫,而這也是台灣每年超過一四○場馬拉松具體可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六大馬保留國際名額 提高外籍跑者中籤比率

 

最適合台灣借鏡的國際賽事當屬有「世界馬拉松大滿貫」之稱的六大賽事,包括波士頓馬拉松、倫敦馬拉松、柏林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紐約馬拉松、東京馬拉松。這簡直是跑者的夢幻之旅,集滿六大賽事,還可以獲得聯盟頒發、被暱稱為「甜甜圈」的六星獎牌當作紀念。

 

全球瘋迷馬拉松 化身觀光新風潮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的波士頓馬拉松(上圖),每年吸引不同國家跑者爭相報名抽籤,帶來良好城市行銷效果,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 (下圖)可把外籍參賽者人數列入活動KPI,藉此提振效益。

 

萬金石馬拉松

(圖片提供/觀光局)

 

以「小布希」筆名活躍於馬拉松賽界的專業領隊蕭育正指出,六大馬人人都想跑,報名者還得先參與抽籤,且中籤率極低。因此,各個賽事都會特別保留一定名額給外國參賽者,只要是參加指定旅行社的主題觀光團,或額外支付慈善捐款,就可獲得出賽保證。

 

以東京馬為例,從二○○七年舉辦至今,才剛辦滿十二屆,每年約有三萬六千人參與,其中外籍跑者就高達六千多人,來自全球九十多國的選手,一起共襄盛舉!

 

「依旅行社經驗來看,跑完六大賽至少要花一百多萬元台幣,但熱心跑者樂此不疲。」蕭育正分析,參賽型國際旅客與一般遊客群全然不同,「來愈多人次,可額外提振的觀光外匯就愈多。」而且,他們有「非中籤不可」的渴望,所以選擇旅行團的比率不少,住宿水準也高,三天前就要抵達當地調整體能和時差,並到賽前博覽會購買紀念品、聽講座,完賽後順便觀光、購物、吃美食,商機無限,因此全球各地觀光局才會興起以馬拉松帶動觀光的熱潮,並邀請各國明星跑者代言、號召。

 

例如,澳洲昆士蘭為了推廣黃金海岸馬拉松,今年就邀請張嘉哲擔任台灣代言人,賽後還舉辦見面會派對,當晚吸引一百多位台灣跑者湧入會場,熱鬧十足。

 

發揚新北萬金石馬拉松 提高國際能見度、運動精神

 

張嘉哲分析,目前台灣獲奧運官方正式採納成績的馬拉松賽只有兩個,一為中華民國田徑協會認證的台北馬,一是主動參加IAAF認證的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對照全台超過一四○場的賽事來看,很不成比例,各主辦單位可以再更有國際企圖心,當口碑在世界網路論壇上傳開,就可全面帶動台灣賽事能見度。

 

「即使尚未通過IAAF認證的馬拉松,只要在官網導覽、報名規則、付款金流頁面的設計上,採用多國語言和跨國信用卡付款機制,就能為國際客『除雪』,人流自然會絡繹不絕地進來。」張嘉哲說。

 

觀光

▲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
借力使力發展國際觀光
借力使力發展國際觀光

2018-08-22

除了人情味,台灣觀光還能做些什麼?
除了人情味,台灣觀光還能做些什麼?

2018-08-22

台灣女生自製「日語短片」推觀光爆紅 謝長廷也分享
台灣女生自製「日語短片」推觀光爆紅 謝長廷也分享

2018-08-20

日觀光局調查:台灣「重度重遊客」最多且愈買愈多
日觀光局調查:台灣「重度重遊客」最多且愈買愈多

2018-08-20

修咕咾屋、教開店深耕漁閒觀光
修咕咾屋、教開店深耕漁閒觀光

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