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心態,而這個心態又會改變這個人的行為,造成他人生的不一樣,而人生應該是操之在己的。
最近「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很紅,有好幾本新書出來討論環境如何改變基因。
人是基因和環境互動的產物,縱然身體裡有這個基因,環境還是可以使這個基因展現(express)或不展現出來。
說起來,這是合理的,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假如是別人做的決定,一旦不如己意,人就會抱怨,去怪罪別人「都是他害的」。
如果一個人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找替罪羔羊上面,他就不可能有時間去改進了。
所以丹麥哲學家齊克果說:「生命只有走過,才能了解,往前看,才活得下去。」孔子也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過去上課上到某些行為,如:暴力,是有基因上的關係時,我都很怕學生會覺得我天生就是這樣,就放棄努力去改變自己了。人生應該是操之在己的。
哈佛實驗揭露:1周「變年輕」的秘密
其實四十年前,心理學家就看到環境對人有影響,最有名的一個實驗是一九八一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倫‧蘭格(EllenJ.Langer)做的。
她把八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送到修道院去住一個禮拜,在進修道院之前,她給老人們做各種心智和體能的測驗(這叫前測)。
從影片上,我們看到這些老人都是老態龍鍾,走路要用拐杖,有的人甚至連自己的小皮箱都拎不動,要志工幫忙送到他的房間去。
入住後,實驗者把時鐘倒轉,讓他們回到二十二年前,一九五九年的生活型態—所有播放的歌曲、看的黑白電視新聞、播的足球賽,都是當年的事,連盛食物的碗盤都是五○年代流行的花色。
一週後離開時,再給他們做心智和體能的測驗(後測),結果發現他們步履變輕了,拐杖也不需要了,以前吃飯需要有人把食物端到他面前,現在不但不必,還會站起來替別人服務。
在修道院門口等車來送他們回家時,不但行李自己拎,有人還想模仿美式足球明星強尼˙悠耐特斯(JohnnyUnitas)去攻門(touch-down)。這些行為是他們在進了修道院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這些改變非常令人驚奇,只能說這個實驗證實了美國哲學家也是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的「改變心態就改變生命」,因為心態變年輕了,他們的生理,不自覺地也跟著變年輕了。
心態影響人生!自認年輕才能持續成長
去年夏天,我在貴州也看到一個九十歲的老人,每天爬坡上去種菜,他身手矯捷,動作俐落,說話口齒清楚(表示他腦筋動得很快)。
看起來只像六十歲,他沒有吃任何營養品,我覺得他的食物甚至是難以下嚥的粗糙。問起來,他說父母臨終交待要照顧他殘廢的弟弟,他每天必須要去耕作才能養活弟弟。
報上也有登美國北卡州一百零一歲的老太太,因為每年替非洲貧童縫衣服作聖誕禮物,自己獨立生活到現在。
所以美國有句諺語:「假如你認為你還年輕,你會持續成長,一旦你覺得你已經成熟了,那麼除了爛掉就沒有別條路可走了。」
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心態,而這個心態又會改變這個人的行為,造成他人生的不一樣。看到環境對心態的影響,又看到心態對健康的影響。
現在台灣已經正式進入老人社會了,政府是否應該加把勁,改善經濟,讓每個人都能期待明天太陽的升起呢?
(本文摘自《有理最美:培養閱讀好習慣,增進大腦思考力》,遠流出版,洪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