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8年3月美國總統川普發動中美貿易戰以來,在中國以外的世界,對此議題的關注重心多半就一路繞著「川普出手」打轉,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霸權戰⋯⋯,一路打來,愈來愈少人會特別在意中國的回擊能耐。
確實,2年多來的發展,這個地表第2大經濟體真的就像一路挨打,川普每出一招,就讓世人看見一個新的中國弱點。但,中國自己看見了嗎?
今年是中國「135」的收官年,第14個5年計畫正在最後確認,而曾在中共中央黨校刊物長期任職的旅美專欄作家鄧聿文告訴我們,據他觀察,中國已在過去2年看清自己的各處「短板」,這一回的145,就是要用舉國之力一一補上這些致命弱點。
於是,這不僅是一個大國的5年經濟建設計畫,更像是中國在挨打2年後的一套逆襲計畫。
每個中國5年計畫,總是含括一言難盡的各種口號、面向、目標、細節,彼此之間的相互關聯又是糾結纏繞;本期封面故事,我們則從中美對峙的邏輯出發,梳理挖掘各項145討論中,與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相關的補強謀略。
應對貿易戰,「國內大循環」是關鍵字,中國正準備用一套顛覆過往思惟的理論,透過加速城市化來催動內循環;應對科技戰,半導體是當然要角,除了硬碰硬的「技術攻關」,中國也打算透過衝刺第三代半導體來「彎道超車」;應對金融戰,市場加速開放、強化人民幣國際化地位的戰略,也已確立。
關於自己的弱點,中國應該是看見了。而當這個14兆美元規模的經濟體開始有了調度資源的全新計畫,你我也應該投入更多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