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生技股添上百年一遇的美麗題材裝扮;而在空前浮濫的資金環境中,題材至美的生技股自然成了簇擁對象,「席慕蓉的那首詩啊!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生技股現在就是這樣的天時地利。」前些時候,一位此前絕少投資、貌似文青的朋友這麼說,彷彿是為自己最近追買生技股的舉動,硬找一個符合自身風格的邏輯理路。
亞洲生技大展即將舉行,每年此時,我們推出「生技股市值100大」的排行調查與報導。今年適逢生技股經過一輪狂漲暴跌,投資人也該冷靜地釐清一些真相。
尤其,不少投資人恐怕都像那位文青朋友一般,瞥見股價翻騰後,直到最近才終於貪婪。報導中,我們檢視了今年以來具代表性的17檔生技飆股,發現年初至今「持股10張以下」小股東人數遽增約13萬人;但另一面,不少個股的「持股400張以上」大戶人數卻已明顯減少。
數字可以呈現一些真相,而飆股之王的告白,多少也透露了一些事實。今年以來股價曾漲20倍的試劑廠普生,經營者坦言,去年還擔心公司快要撐不下去,沒想到今年股價漲勢凌厲到瘋狂N次方的程度,「我們也怕投資人會因此受傷。」一段話,鋪陳了生技產業營運與股價的莫測難明。
「這次很詭異,大漲的多半是分析師沒有追蹤的生技股。」被稱為生技天后的羅敏菁這麼說。言下之意,近來生技飆股以主力炒作成分居多,但族群中也還有法人眼裡值得留意的機會。
「從過去經驗看,生技股的主力資金就像鄭愁予的詩: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小心啊!」我這麼回覆文青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