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同事提報了一個新聞線索:在美國華府舉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現場,有人目擊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與美國商務部代表進行一對一會談。在美中貿易戰火熱的當下,同事的新聞鼻,自然嗅到一絲「美方希望台積電選邊站」的味道。
這個推論在當時雖是「八字只有半撇」,消息真偽也待查證,但我們對於美方組建高端科技「美國隊」的可能性,終究有了初步的覺察,開始彙整、蒐集各方資料與說法。
直到最近,幾項消息讓當時的「選邊站」推論愈形清晰。首先是十月底《紐約時報》揭露美國軍方欲請台積電赴美設廠;十一月四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政府多次要求台積電限制對華為供貨。而夾在這兩則新聞中間的,是十一月二日的台積電運動會,創辦人張忠謀一句耐人尋味的發言。
「台積電已經變成地緣戰略家的必爭之地。」張忠謀這句話凸顯了台積電的頂級價值,但此話背後,應也代表台積電正面臨一定程度的「選邊壓力」。這是台灣第一名的企業,是產值、技術能量都堪稱「國安級」的半導體產業,值得我們作為封面故事的題材。
是的,政府權力不應左右民營企業經營;但回顧歷史,八○年代一度制霸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日本,在一九八六年被美國以危及國安之名祭出一○○%關稅,外加刻意扶植韓國三星,自此瞬間跌落神壇。這麼看來,美中角力下的這場新半導體戰爭,恐怕更有政治經濟學的複雜成分。
同事問,這個題目究竟是產業題、政策題,或者貿易戰延伸出的經濟題?我說「以上皆是」,並且,是美中衝突底下台灣終須面對的新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