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送印前,本期封面故事報導的受訪者之一特別來電,請我們盡量寫得保留一些,別讓讀者對細胞療法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自二○一四年本刊以「抗癌大突破」為題,報導「以自體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的重大醫療進展後,這些年來,關於細胞療法、免疫療法的抗癌故事不時傳出,就連諾貝爾醫學獎,近年也屢次頒給相關學者。於是,當政府在去年決定開放免疫細胞療法,並將公布首波審核通過的醫療院所時,癌友自是引頸期盼。
不過,無論從受訪者的謹慎態度,或是政府現階段僅開放「安全性較高」的療法來看,民眾與專家之間對於細胞療法的定位認知,顯然存在一定落差。這是我們決定以專業態度,徹底解析細胞療法的原因。
民眾的期盼是有道理的。採訪過程中,我們的確找到曾接受相關治療且成功救命的患者現身說法;而部分療法在國內的臨床實驗中,也出現醫學定義上的痊癒案例。細胞療法,的確值得癌友期待。
然而,專家抱持的謹慎態度也有必要。細胞療法要價不菲,就像我們在書封標題上的提醒,一趟療程約以一百五十萬元起跳,而部分療法至今也尚未取得足夠的臨床試驗;它能換到多少的壽命延續?以目前而言,或許只能得到「因人而異」的模糊回答。
在報導中,我們採訪了國內外眾多細胞療法的先驅與專家,盡可能用相對淺白的方式,讓讀者認識目前各療法的原理、效果與其限制。認識了,才知道如何抓住這道終於開啟的曙光,抓住原本看不到的一線希望。
一道曙光、一線希望,至少在目前階段,這或許是民眾對於細胞療法該有的準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