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加上「二○一八減一九八○」,等於六十八。
第一個數字,是我們所說的「而立之年」三十歲。中間兩個數字是西元年分,其中,二○一八是今年;一九八○,則是台灣中小企業大量創業的年代。
三十歲創業,經過三十八年之後,就是最後那個六十八的數字,這是八○年代創業者如今的約略年歲,也是台灣經濟的一道警訊——隨著創業者的年齡漸長,台灣中小企業正在面臨接班問題,而這個問題,又是集體的、全面的,並且十分迫切。在二代大學校長陳來助的口中,這是台灣的「國安問題」。
本期封面故事之一「消失的接班人」,我們深度探討這個無可避免的國安問題。根據調查,台灣的確有高達七四%的家族企業,有意在十年內進行經營者的世代交替,但,卻又僅有六%的家族企業老闆敢說自己已經擬妥接班計畫。問題正如海嘯般地迅猛襲來,但企業界顯然準備不足。
準備不足,是因為其中的學問複雜難解。第一代的成功經驗,不見得能適用於第二代眼前面臨的各種挑戰;第二代的管理文化,也不見得能夠貼合第一代所打下的管理架構。衝撞、對立、磨合、破舊立新之間,不同企業各有難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放大來看,這又不只是企業問題,更是「產業」問題。一個產業聚落,一串上中下游緊密連結的供應鏈,只要其中一家因為接班問題而被迫退場,就像少了一個齒輪的機芯,其他齒輪再怎麼精巧也無法轉動。這,也是企業接班困境惡化為國安問題的另一路徑。
創新、轉型、升級,是台灣產業未來的主旋律。但若沒有新生樂手,何來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