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取為「一九八四」,據說,這個時間設定沒有太深奧的意義,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一九四八年寫完這部描述未來極權國家的小說,他只不過是將完稿年分顛倒一番罷了。
總之,經過整整七十年,小說裡的諸多情節,倒是與現實世界頗有吻合。例如,「老大哥無所不在」,對應著如今無所不在的攝像監控;無產階級看的低俗小說是由機器自動生成……,七十年前歐威爾竟已冒出AI奇想?
最後,故事裡,「黨」可以大剌剌地「製造真實」,透過文字語言操控人民腦中對於真實的認定。在這部分,美國白宮在今年五月也有直接點名:當被問及對中國要求國際航空公司將台灣改名時,白宮發言人就是以「歐威爾式胡言亂語」形容。
這句重話,某種程度透露美國對中國的態度轉變。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們從中美貿易戰的最新進展出發,探討五十年來美國對中國態度最戲劇性的扭轉可能。
即使七月以後中國的態度明顯放軟,但八月二十三日,美國新一輪的制裁清單仍然如期上路,而川普在造勢場合中,則是以「中國無法繼續坐大」的說法宣告勝利。對比貿易戰初期川普打著減少逆差的訴求,或者隨後指控中國竊取高端技術,如今,愈來愈多的跡象證實,這場貿易戰的底牌,其實是以「全面壓制中國」為KPI的「霸權戰」。
報導中,我們解讀了中國外交戰略的改變如何驚醒美國,「對抗中國」如何成為美國共識。在此之下,半世紀以來的中美合作模式正在改變,貿易戰,恐怕將是一場時間更長、跨度更廣,並將扭轉全球政經既定模式的G2對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