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有一個訣竅:基於未來希望出現的結果,一步一步回頭推算,釐清各個階段的適當進程,最後,你就會知道現在必須做完哪些事。
深澳電廠是一座燃煤電廠,即使採用「超超臨界」發電機組,總免不了造成一定空汙。這個建廠計畫,想當然耳,遇到反彈。但如果我們不希望在二○二五年看見這座電廠啟用,那麼,現在就有許多該做的事。
如同以往對公共政策的討論,這一次,編輯團隊仍然基於理性本位,我們細部拆解政府的能源轉型藍圖規畫,試著找到深澳電廠在這張藍圖裡的定位。最終發現,它是一個備案,一個「能源轉型一旦無法落實、仍能確保電力供應」的備案。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希望「不蓋深澳電廠」是一個結果,那麼,就得竭力確保那張以「二○二五非核家園」為標示的藍圖,能夠順利開展、如期完成。接著一步一步回頭推算,很多事情,現在就該排除障礙、做出抉擇。
能源轉型規畫裡占有絕對重要地位的天然氣發電,此刻正面臨新設接氣站遭遇環評卡關的問題,如果以正常施工期四年為計,拖過今年,二○二五年順利供電就有困難;這部分,現在就必須做抉擇。節電效果進展遲緩,台灣特有的超低電價是無法引導全民節能的障礙,那麼,我們能不能接受稍高電價換得節能成果,也是抉擇。
在能源轉型的規畫中,深澳電廠扮演「補足備用容量率○.一個百分點差額」的角色,為了這○.一個百分點而走燃煤發電老路,聽來可笑。但是,如果我們不想成為這樁黑色幽默的主角,那麼,現在就該做出這個「○.一的電力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