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之一,名曰「超載的教養」;決定標題時,編輯部爭論熱烈。
故事主軸是討論台灣「媽寶」現象。原本,「媽寶」二字理所當然必須入標,未料,某位已為人母、但並未參與題目製作的同事看了標題,大搖其頭,表示「感覺被指責教養不當,有反感!」
她說,多數父母和她一樣,都認為教養孩子是家門內的事,難容旁人置喙,標題若是太過刺激,反而阻礙了接受度;而參與製作的同事則辯:「這個題目,就是要改變妳們把孩子當成『自有資產』的觀念。」
無論如何,我們最終決定調整標題,超載的教養,卻仍十分符合報導核心。根據本刊對三一六位在台讀書的外籍大學生進行調查,來自歐、美和中國以外亞洲地區的學生普遍認為,對比於自己本國的情況,台灣同學的「媽寶特質」都格外鮮明。而究其原因,往往就是來自父母過度的保護、關照,以及期待。
遍訪各大學校長、老師或相關人員,聽到的光怪陸離現象真不算少:有家長在孩子大學入學時跪在宿舍地板擦地,或是向學校反映「孩子在宿舍睡上鋪恐會摔下來」之類的擔憂……。老師們忍不住吐露心聲:這樣的關心與保護,怎能教出一個可以獨立解決問題、勇敢面對困境的孩子?
「放手、不鬆手」是門藝術,也是我們希望傳遞給家長們的誠心建議。在一個相對安全、以正確價值觀框架出的沙盒裡,你可以試著放手,讓孩子恣意探索,或許難免跌撞一番,但總是嘗過自己跌倒自己站起的人生實況。
稿件編輯完成後,那位反對媽寶入標的同事讀了,「噢!原來我就是個媽寶媽媽……。」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