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界,有所謂的田野調查,透過CALL公司(意指直接拜訪公司)的方式,實地了解一家企業的經營狀況,作為投資的參考。
我們常從許多投資大師或研究員口中聽到「我最近又CALL了某某家公司」,接著講出這家公司未來的獲利前景或競爭力,透過第一線觀察得到的真實數字,通常比坐在辦公室裡想像要確實許多。
其實,仔細觀察我們生活周遭的細微現象,都可以從中發現實質的經濟狀況。例如:過去只要是用餐時間,某一家知名餐廳門口一定大排長龍,但現在盛況已不復見。
新閣揆吳敦義上任後喊出「庶民經濟」,希望從觀察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了解實際的經濟狀況,從而作為擬定國家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自從閣揆喊出這個新概念之後,各方熱烈討論,大家也給予正面肯定,認為這是體察民意的作法。但是,到底庶民經濟是什麼?它代表的意義為何?對每個人的影響又如何?
編輯部在最短時間內,調派人力深入探訪各行各業的庶民代表,有運將大哥、夜市攤商、美容院老闆娘、按摩師傅、牛肉麵店店長、失業在家的年輕人、甚至林森北路的媽媽桑、薇閣旅店的經理……十六位基層民眾最深切的感受,從他們身上,我們發現了真正的庶民經濟數字。
每個數據背後都有其意義,它可以作為政府施政的參考,也值得全民關注。投資人可以從中了解趨勢,作為投資參考; 大老闆可以從上升或下滑的數字中,找到因應的策略;而做生意的小企業主,了解真正數據,可作為經營的參考。
本期封面故事〈庶民經濟真相〉,在時間非常緊迫中完成,這些庶民的故事,其實頗能打動人心。看看別人的指標,你是否也有一套自己的「庶民」觀察?同時我們也給執政者建議,只要出門逛逛,就會發現真正的庶民經濟!
另,本期「谷月涵看台灣」專欄因故暫停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