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季期間,股神巴菲特持續大買蘋果股票,金融大鱷索羅斯則是大刀一砍,出清手中所有的蘋果持股。兩位都是投資界高手中的高手,但對同一檔股票、在同一個時間,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判斷。
直覺來看,這像是一堂教你認清「價值」與「價格」差別的投資課。
巴菲特曾說,買進蘋果的理由,是因為蘋果產品已經是黏著度超高的民生消費品,自然能夠穩定創造他最愛的現金流,這是價值。
至於索羅斯,一向鎖定價格波動的套利機會,當股價漲多、價格波動的可能空間縮小,他就興趣缺缺。
只有分清價格與價值的差別,才能有所依據,做出邏輯一致的投資判斷。本期封面故事,我們為讀者解析這一輪科技股大幅修正的真實因素,某種程度,也是一趟價格與價值的拆解之旅。
今年以來,科技股乘著蘋果新機iPhone X的熱銷想像引領風騷,隨著近來銷量熱度出現雜音,撩動個股價格的因素也起了變化;但,價值呢?在這一輪調整中,的確看到許多值得密切觀察的結構性隱憂。另外,像是麥格理證券對鴻海的分析報告,也是跳開短期的iPhone X因素,從價值著手,得到不同結論。
今年六月,麥格理出具一份將鴻海未來十二個月目標價訂在二百元的報告,引起各界好奇,也直接影響股價,本刊當時即細部拆解其中邏輯,為讀者揭露報告中所鋪陳的鴻海價值;這段時間,鴻海價格波動不小,但麥格理所看到的價值是對是錯,暫還不到蓋棺論定的時候。
看待科技股,無論你是用價值或價格的視野判斷,無關對錯,只要選定方向即可,而本期內容中,也都提供了值得參考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