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知道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有個資產管理公司,且旗下基金績效表現不俗時,立刻也有了拆解這家基金公司操作邏輯的念頭。
從報酬率來看,他固然能長期超越大盤,但終究稱不上是天王級的大師;然而,塞勒基金操盤手告訴《今周刊》記者:「在這裡,操作邏輯跟一般基金公司很不一樣……,也很適合一般投資人學習。」於是我們決定以封面故事規格,對讀者分享這門最科學、但也最有可學習性的投資課。
可學習,是因為他們沒有強大的研究團隊、也沒有深入產業鏈的分析功力,仰賴的只有一件事,找出人性謬誤所創造的投資機會。塞勒被稱為「行為經濟學之父」,終其學術生涯,都在發掘人類行為的「不理性」。某種程度來說,他像是在藉由自己的操盤成功,證明市場的荒謬錯誤永遠存在,投資機會也就俯拾皆是。
採訪過程中,我們赫然發現國際間的行為經濟學者也對台股做過深入研究,證明台股散戶普遍存在塞勒眼中的不理性投資病,例如,加州大學的學者就證明,八四%的台股投資人都有「賣盈保虧」的毛病。這麼看來,當你學會這門投資課,或許就有機會超越八四%的散戶,至少,也更能在投資市場安身立命。
本期另一個封面故事「廢墟裡的少年」,是本刊與網路公益媒體《報導者》合作,探討高風險家庭所造成的失家、失學少年問題,透過一樁一樁令人揪心的案例,你能看見這群孩子四面楚歌的困境。
大人們總愛談永續,而讓每個孩子都能安身立命,找回面對未來的勇氣,不也是重要的永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