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撇開步步驚心的政治權鬥、接班安排、人事起落,剛剛畫下句點的中共「十九大」權力大戲仍然有著十足看頭,因為,它隱藏著足以翻天覆地的中國經濟新密碼。
密碼,來自於習近平與財經高官們在會議期間種種發言的字裡行間。
舉例來說,習近平報告稱「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耶魯大學資深研究員史蒂芬.羅奇的解讀中,就認為「他正在對世界發出警告,中國經濟結構將會截然不同」,原因在於,習近平用的是「發展」,而不是「成長」或「增長」。一詞之差,藏著中國經濟結構自此將加速轉變、中國市場未來對世界需求方向大幅轉變的超級密碼。
曾任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的羅奇,被認為是華爾街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大師之一,也被稱為「最懂中國的西方經濟學者」,如果你嫌他的中文造詣不夠,不妨看看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的解碼。
她說,習近平三萬字的報告中竟沒有喊出經濟增長目標,於是有了與羅奇殊途同歸的解讀:少了這句話,一樣透露中國經濟將轉入慢增長的服務業主導形態。
換一個詞、少一句話,字裡行間原來都有左右大局的機鋒。雖然難以類比,但總讓我想起本刊一○八六期對義美食品的報導中,把「每公斤」收購價誤植為「每噸」,也造成義美不小困擾,在此致歉。
當然,在十九大這等場合,高官的發言總是再三思量,絕不致誤用詞彙,是發展就不是增長,是收緊就不會放鬆。本期,我們採訪不同領域的「中國解碼專家」,希望帶讀者一窺這場權力大戲將如何改變中國,又如何影響台灣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