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間,本刊採訪了《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一郎,當時,他的新書《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甫在台灣出版。書中建議,要用「人」、而非「子女」的身分,面對逐漸老去的父母。
人與子女,兩個角色,差異何在?
在本期封面故事「照顧,不離職」的採訪過程中,透過案例分享,我們得到了鮮明的答案。作為子女,記憶裡滿是成長路上相伴的父母,在他們逐漸失去自主能力時,很自然地希望能夠隨侍在側。
但,照顧日漸衰老的父母,不能類比於照顧「明天會更好」的孩子,它絕對需要更多的專業。而「子女」,通常不具有足夠的專業。於是,你必須離職,你犧牲休閒,你無法招架,你的情緒失控,你的精神高壓,你的收入驟降。
更糟的是,父母並不會因為子女犧牲獲得足夠的專業照料,更必須面對你難以避免的偶發情緒暴衝,而你也在多年的精神耗損、與社會脫節之後,失去重回職場的競爭力。
在日本,這個被稱為「介護離職」的黑洞,已經演變為社會問題,甚至損及國家生產力。在快速高齡化的台灣,這個黑洞也正快速成形。
回到「人」的身分,理性比感性多了幾分。你仍然期待父母能夠獲得最好的照料,但你很清楚,只憑子女隨侍在側無濟於事,反會造成全盤皆輸的局面。
這是一場理性與感性的拔河,無論你是現正身處類似困境,或是未來某時終於面對了親人衰老,本期封面故事,希望能在關鍵時刻讓你扭轉決定,用理性拉回屬於自己與家人的真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