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國是會議舉行,同事辛苦地穿梭全場觀察側記。會議結束,回報狀況,他的聲音聽來卻有些沮喪:「只有發言、沒有討論,這是一場各說各話的國是會議。」
於是,雖然在討論「現在應該怎麼做」,但不知道未來的變化,對於此時此刻的調整力度與改革方向,也就無所依據、無從對焦,當然只能各說各話。
看見未來,才能決定現在應該怎麼做,這樣的概念,同樣也適用於人生。
在發想本期封面故事時,同事提到美國史丹佛大學正夯的一堂課,名為「設計你的人生」(Designing Your Life)。課程核心精神如同其名,未來人生的樣貌就像商品,你應該預約自己期待的樣貌,刻畫「人生原型」,再透過有意識地盤點、修正,達到自己想望的模樣。
在報導中,我們除了訪問各領域成功人士,分享美好人生的「設計、打造」過程之外,也透過問卷調查發現,無論在職場、財富,乃至於人生整體方面,有提早規畫的受訪者,對現狀的成就或滿意度都明顯較高。這樣的調查結果,符合美國知名學者柯維(Stephen Covey)的研究統計:成功人士的好習慣之一,是「起跑前先看到終點」。
看到終點,才能聚焦,知道現在應該往哪個方向跑、距離多遠?過程中有哪些障礙?現在又該怎麼提前準備?
歲末年終,不妨想想自己未來一年、五年的終點在哪裡。然後,朝著目標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