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中國作家郝景芳的科幻小說《孤獨深處》,書中匯集多篇故事,其中最具話題性的一則,當屬「北京折疊」。
這是獲得二○一六年「雨果獎」的魔幻故事,每人讀後的領略各有不同,但我卻有點俗氣的,聯想到近來國內最熱話題,一例一休。
新制度上路了,周遭朋友的討論大致依循以下邏輯:加班費變多,所以老闆成本增加,於是店家可能減少營業時數,製造業可能加速自動化,然後工作機會可能也就變少了。
郝景芳筆下的北京之所以需要折疊,正是因為城裡的工作機會多已被機器取代,索性讓勞動力輪番休眠 ── 這是個餓不死人,但也沒有生氣的世界。工作與人生意義之間的關聯,作者似乎在隱喻著什麼。當我們樂見新制上路為勞工爭得更多權益時,或許也該開始想想它在未來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以及現在就必須要有的配套與彈性。
未來不可逆的改變,的確可能衝擊現在。本期封面故事,就是報導以「搶救地球未來」為任務的《巴黎協定》,將會如何衝擊台灣產業的現在。
我們發現,衝擊真是來得又急又快,中國台商、蘋果供應鏈,眼前都已扎扎實實地面臨減碳要求,危及企業的獲利甚至存續。不過,這樣的改變也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會,就看我們能不能及時調整,抓住商機。
遊戲規則的改變,必然帶來新的衝擊和機會。想想未來,早一步調整,總是避凶、趨吉的根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