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去水果攤買了兩顆火龍果與兩顆水梨,共四百四十元,平均一顆一百一十元;我們平日吃的水果,價格竟比豬肉還高,或許受前一陣子颱風影響,價格比平常貴一些。
心裡暗忖:這麼貴參參的東西,如果可以賣到海外賺外匯,台灣經濟就可以多一些正能量。因為,紐西蘭一年光是奇異果出口,就高達四百四十億元,市占率全球第一。
台灣過去有水果王國美譽,早期出口到日本的香蕉,一度在日本市占一六%,但是如今卻被菲律賓等國追趕,下降到只剩○.三%。
兩個多月前,當同事在編輯會議上提出「一顆芭樂的逆襲」,談到台灣芭樂已經外銷到加拿大,飛進當地人的餐桌;接下來,還將叩關美國,如果美國市場打開,那麼芭樂的價值,將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看好台灣水果行銷到全球的潛力,就連租賃龍頭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都搶著和水果外銷大王合作,雙方正在洽談合作細節。這個消息,也令我們覺得台灣水果似乎有苗頭了。
更令人振奮的是,政府也意識到把水果行銷到海外,是翻轉台灣農業的契機。由台肥、台糖等國營事業共同出資的台灣農業國際開發公司,正式成軍,並找來過去幫紐西蘭奇異果行銷公司Zespri打贏勝仗的操盤手陳郁然;首波鎖定香蕉,要重現過去香蕉銷日的榮光。
其實,不只是香蕉、芭樂,台灣水果鳳梨、釋迦、芒果也都有超強的競爭力;在採訪過程中,同事找到一位陸配,她種出的鳳梨釋迦,賣到中國一顆高達二百五十元,價錢比我買的火龍果和水梨還貴上一倍之多。
如何把這些台灣好東西,行銷至全世界,我們期待奇異果的奇蹟,可以在台灣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