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出空檔,最近重新讀了一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的著作:《金融與美好社會》。
書裡,他把金融產業看作一種「架構工程」,透過各種精心規畫的金融安排與設計,才能將各方資源集中,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朝著同一目標運行;一切的美好想像,於是成為可能。
想來沒錯,在現今的社會裡,小至個人理財、企業經營,大至國家經濟的發展,確實都已少不了金融居中運作。金融業的強或弱,甚至攸關著一國民生經濟的盛與衰。
於是,當記者回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有意爭取中信金控經營權的消息,我們的體溫難免升高了些。興奮,一方面源於財經媒體工作者對重大新聞的敏感神經;但在新聞鼻之外,這樣一樁在台灣金融史上規格罕見的重大經營權爭奪戰,將會對台灣金融業的治理帶來什麼樣的火花?我們也是抱持著樂觀與正面的態度期待著。
本期封面故事,就是在這樣的心情底下製作執行。隨著記者嗅到一絲異樣、循著線索追查求證,攻防雙方的起手式也開始逐漸清晰。一邊是首富級企業家,結盟金融老將與地產大亨;另一邊,績效卓著的金控經營團隊,除了仰賴先前構築的防火牆,也開始訴求「經營團隊牌」。
如同每一場經營權大戰,其中難免存在心機、謀略、布局、錢鬥,攻防之間少不了精采的對弈情節;局外人看熱鬧,業內人關心台灣金融版圖將如何撩動。但是,若層次拉高一些,每一次的突變,總能帶來新的警醒與刺激,這何嘗不是台灣金融業演進與改變的動力。
大戰即將開打,熱鬧之餘,也期待這場震撼的撞擊,有美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