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長輩則常耳提面命,「一定要以前車為鑑」。他常說,你前面有一個人跌倒了,你就要想那裡可能有一個窟窿,千萬別把前人的跌倒一笑置之!
在防癌、抗癌這條路上,正是要以他人為殷鑑,一旦降臨在自己身上,常常是悔之晚矣!
一個人會得癌症,通常可以歸納為基因、生活作息、飲食、心情等4個原因。我一個親友的大學同班同學,在30歲青春年華就得了腸癌,很快就往生,他身邊的同學回想,認為他從不吃綠色蔬菜,可能是一重要原因。
許多研究或經驗也告訴我們,常常熬夜、長期壓力大,都可能與罹癌有關。那我們要如何「對症下藥」呢?注意生活作息、飲食、心情之外,面對基因問題,健康檢查是好方法,正所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今周刊》出版的這本「防癌日記」特刊,在這麼多篇文章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採訪了一位兄弟都在40歲上下因肝癌過世的案例──孫道傑,他被醫生列為罹癌高危險族群,奮力想和命運一搏,10多年來養成到公園散步或是游泳,揭開一天的序幕,飲食上更是嚴加控制,自創了兩個準則防癌。雖然還是在53歲那年得了鼻咽癌,隔年又得了令人沮喪的肝癌,但是到現在他依然精神奕奕,每餐都照樣吃得簡單,見到他本人,誰敢相信,他和癌細胞和平共處超過10年。
從這本特刊中,我們有許多可以借鏡的故事,只要好好掌握這些防癌、抗癌的方法、經驗,並切實付諸行動,相信可以讓你我健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