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保險路線的記者拿出一疊保險促銷宣傳單,在這八張宣傳單上,主要訴求都是「繳費期滿後領回多少」、「繳費期間每年領回多少」,一時之間,以為看到的是某種新形態的投資商品介紹。
這八張宣傳單也說明著,在台灣,多數人恐怕忘了保險的真正功能在於保障,而不是存錢、賺錢。這樣的觀念誤差,正讓台灣人陷於險境。由於具有「領回保費」設計的保單,多屬高保費、低保障的商品,當國人把保險寄託於這樣的商品時,自然也就陷入保障嚴重不足的險境。
事實上,在研究國內外數據後,我們一眼看出台灣人的保險問題——去年,台灣人平均每人繳了八萬元保費,但每人的平均壽險保障卻只有六十四萬元。在美國,據二○○八年資料顯示,平均每人繳付約台幣五.五萬元的保費,卻能換來五三○萬元的保障。
把保險當存錢、賺錢工具,偏好「終身有效」的保險商品,讓台灣人買了太多高保費、低保額的保單,不但壓縮了正常的人生財務規畫,更有可能排擠了原本該有的保險布局。亂保亂買,花大錢卻買到小保障,堪稱另類台灣奇蹟!值得你我警惕。
顯然,台灣人的保險觀念需要一八○度扭轉,我們也邀集多位保險產學界專家,為不同族群、不同階段的民眾,提出最實用的「必備保單」建議,極具參考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封面故事」的製作過程中,記者針對各項保單的保障、理賠內容,多方詢問各家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但卻發生業務員在回答問題之後,隔日又再來電更正原先說法的情況。
民眾或許搞不清楚自己買了什麼保障,但龐大的保險業務大軍,真的知道他們每天賣給民眾什麼商品嗎?這又是另外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每個人家裡或多或少都有一兩張保單,我翻開抽屜,發現自己為全家人買了不少保單,每個月花在保險上的錢不算少,但到底買了什麼險?得到多少保障?是該好好檢視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