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橋賓館附近的一條巷子裡,一位西裝筆挺的台幹,提著公事包、拉著行李箱,住進一家看來乾淨但廉價的賓館。
十幾年前,這位台幹一到上海,就會住進五星級的波特曼大飯店,花起錢來一點都不心疼。
沒想到,才幾年光景,這位台幹錢沒少賺,但在上海物價不斷上漲的壓力下,也只好一路轉進廉價的商務旅店了。
在和幾位上海朋友聚會的場合中,他感慨地說,他人生中有幾次致富的機會,但都眼睜睜地放任流失。
一次是二○○一年,幾位朋友商議許久,決定合資買下位於中山區內的一整幢三樓居民房;沒想到在太太的反對下,臨陣把錢抽回來,不但得罪朋友,也少賺了將近三倍的錢。
還有一次是二○○五年,他清楚記得,那一天是十月間的一個寒冷夜晚,和幾位上海長寧區政府的官員朋友談到股市,一位在座的朋友說,他很確信政府政策作多,上海股市一定會很快大漲。
當下幾位台商朋友也在談要把原來買的房子賣掉,進股市布局;但這位台幹大為心動之後,卻因工作調派的關係,也就把這件事拋諸腦後了。
結果眾所周知,他的朋友們,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從資本市場大賺一倍多的財富,一年之後,幾個人再次碰面,他也只能徒呼負負。
人生有幾次這樣的機會?從四年前,《今周刊》全台首次獨家企畫製作(兩岸三地五百大〉以來,已歷經四個寒暑,五百大企業的規模,也在兩年前調整為一千大。今年,國內各媒體群起效法,但在本刊四年累積的能量下,(兩岸三地一千大〉相關的比較基準,自是更顯權威與完整。
對廣大的讀者而言,如果在四年前,就跟著本刊所報導的趨勢而發掘兩岸三地金庫的話,或許你也不必和那位台幹一樣,埋怨自己沒有跟上中國崛起的腳步賺一波了。
不過,機會永遠都留給做好準備的人,即使沒有跟上之前幾年的發展,但只要從現在開始,調整目光,把焦距放在兩岸三地形成的華人大商圈,未來幾年,你還是有機會不至於入寶山空手而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