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永康街上一家不起眼的小麵攤內,坐著兩個穿著光鮮體面的年輕人。他們正愉快地享用剛上桌的牛肉麵,同時興緻高昂的談著今年不錯的年終獎金。兩人意氣風發的高談闊論,規畫著要如何利用年假出國散散心,犒賞自己一年的辛勞。
其實兩個年輕人的年終獎金,只是老闆一個星期的利潤。這家小小的麵店,讓這個老闆有能力送兩個子女出國留學,還讓他的存褶,有八位數的退休養老基金。
勤奮的老闆過年還不準備休息。他想,等年假過後,大家上班了再好好休息幾天吧!
這個麵攤老闆,其實和很多傳產業老闆心裡想的一樣。他們固守本業辛勤一生,就是想要讓自己家人過的舒服一些,同時多掙些老本,讓自己下半輩子衣食無缺。
如此簡單的想望,卻常常在一些人生意料之外的變動中,而無法實現。
位於高雄湖內鄉的東台精機,在一九九八年東亞金融風暴的衝擊下,一年的獲利,從一億二千多萬,慘跌到五百多萬。
而位於高雄縣路竹鄉的川湖科技,董事長林聰吉在聽到原來最可靠的大客戶,要求他們要比照大陸廠報價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失去這個客戶了。失去這大客戶的川湖,有將近半年的時間拿不到一張訂單,這也是川湖最困苦的時候。
同樣的例子很多。在過去十年,原本憑籍勞力與勤奮就能創造績效的傳統產業,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出現了只憑勞力與勤快無法因應的新環境。
這些傳產企業老闆,於是四方取經,希望找出自己企業的重生與希望。於是這些提升技術的有之、搶下高階訂單的有之、甚至另找將才、換掉自己另找老闆的都有yy
但在歷經這些轉折與考驗之後,這些傳統產業個個脫胎換骨,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高峰,也為自己與員工走出關廠資遣的低潮期。
本期的封面故事「傳產新英雄」,就是由本刊撰述委員陳翊中、資深記者李建興從南到北的田野採訪之後,將這些由C-到A+的八家傳產企業,所做的深入報導。或許讀者們可以從這裡看到一些有別於高科技產業的執著與單純,而這正是這些傳產企業開花結果,獲致成功的內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