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三日,搭乘捷運上班,打算好整以暇看看台北街景。嫩粉色的香港櫻花花意鬧滿枝頭;小葉欖仁剛抽出新葉,枝枒由內往外恣意伸展著;深淺不一的橙色木棉花逐朵綻放著....。這原本是個美好的春日,心情本該開朗的。
本以為三月二十日這一天,喧擾台灣近兩年的總統大選落幕,同事或周邊友人不管支持誰,都有理性默契:期待無論誰當選,當政治利空出盡後,一切將回歸常軌。
早已擬妥本期編輯室報告-「要贏得有氣度,輸得有風度」。從十餘年前跑街頭運動開始,看過各種抗議示威事件,在那些驚濤駭浪的動盪氛圍裡,台灣的民主勉力前進。因而設想,落選者將有風度地出席總統就職大典,誠心檢討,生聚教訓;當選者應謙卑地面對勝選,虛心主政四年,為自己在史頁留下令名而努力。
那一槍,改變了一切,不僅豬羊變色,更掀起了另一波缺乏信任基礎的對立意識。那千分之二點二八的些微差距,再度在傷口上灑鹽。
一九九九年冬天,因公赴荷蘭作近一個月,彼時當地有個選舉,我心血來潮問起工作夥伴萊頓大學教授柯雷說:「你們的執政黨是哪一黨?」柯雷很認真想了半餉:「實在是想不起來。」他補充說:「我們的政局很穩定,多數中產階級都不太關心政治。」離開柯雷家,沿著萊頓城內運河踽踽獨行的我若有所失,多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沒有暗潮洶湧,甚至影響人際關係的族群與認同之結。
這次,當媒體持續操弄甚至放大對立時,原本打算在選後建議加碼台灣權重的外資經理人私下憂心到:「台灣不能變成拉丁美洲!」否則勝選者不過是一個危險國度的領導人,屆時,付出的代價可能是一崛不振。更不可繼續擴大族群分裂的對立,否則,勢將蹈北愛爾蘭式悲劇,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互相殘害內耗,永無寧日。
然而,從歷史上幾次重大危機看來,台灣總能險中度過,終究令投資者相信,它是值得壓寶的。每逢危機時,大膽入市者總成為賺得最飽的贏家,或許也可以說台灣民眾牛性十足,但我們毋寧相信台灣民眾所展現的理性與能量,總令世人驚訝讚歎。
好不容易得來的台灣民主是禁不起撕裂的;安定,是最迫切需要的。無論如何,我們不能以「恆信或恆不信」率性破壞法制和文官制度,否則,台灣民主改革將無以為繼。
在此危機一時難平的紊亂局面裡,作為媒體人的天職,我們仍呼籲,當驗票結果水落石出時,繼任執政者當以弭平裂痕為未來四年的施政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