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天性中有其浪漫的一面,只是浪漫的表現形式,多以悲劇終結。七夕是中國人的情人節,看著牛郎織女一年只見一次的苦戀,或許是感於其對愛情的堅貞,讓人心生天下有情人應如是之感,而訂下這個又傳統又現代的節日。
只是一年的等待只這一天,那樣的感情似乎痛苦?或許在有情人的眼中,剎那即是永恆,又何必在乎天長地久?
能把握剎那的人,應該就是能把握機會的人。機會稍縱即逝,不懂得把握機會,就只能永遠懊惱。
永遠把自己糾結在兩岸政經矛盾的人,或許有不少比例的人是知道機會而不願把握,而讓自己處在懊惱情境中的。
在情感上,他們或許無法認同「中國」這個國家,但在理智上,他們相信,那裡是一個可以給自己新的機會的一個冒險天堂。
於是在情感與理智的糾結中,不少人喪失了一波又一波的機會:不論是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還是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之後,或是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的人民幣避險天堂……
機會不會一直有,尤其是競爭愈來愈激烈的大陸市場;結論也愈來愈見明確,在二○○八奧運舉辦之前,應該是這一波中國經濟飛躍新高峰的時候了。
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只不過在低壓的政治氛圍下,不少人有罪惡感,不願去賺取這波商機。
但對已經沒有政治包袱的新世代而言,他們看到的只是自己未來的生涯;如果台灣的機會愈來愈少,如果台灣的環境愈來愈惡化,如果台灣的政客只有口水而沒有政績的時候,他們就會用腳選擇自己的未來。
根據本刊委託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有五一%,約二百五十萬人口的十八至三十五歲族群,表示願意到大陸發展。這樣的數據頗為驚人,也讓人看到未來兩岸競爭的優劣。
這些年輕族群,很實際的看到台灣未來已經不可能再出現一個白手起家的王永慶了,他們相信,在大陸或許可以有這樣的機會。
本期的封面故事「五一%台灣新世代 搶搭西進最後列車」,說的正是現代台灣年輕一代,懷抱的「中國夢」。
「有夢最美 希望相隨」,這些懷抱夢想的新生代,在不久的未來,或許就要在北京城下、黃埔灘頭,和出自大陸的白領菁英近身肉搏,拼個難分難解的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