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室中,總有一些同事是讓人討厭的。他們可能是比較混水摸魚的;也有些是逢迎拍馬的;還有一些是靠著關係一路上來的;甚至有一些表現非常積極的同事……,這些人都是讓人覺得有點礙眼、受多數人排斥的。
而眼中一直看不起這些或那些人的同事,於是乎就形成了異於他人的小圈圈。這些占多數的同事,常在私下的聚會中言語調侃、抱怨公司的不公平、或是覺得懷才不遇……在不斷的抱怨中,感覺辦公室痛苦指數愈來愈高,終於情緒爆發而抑鬱寡歡地離開公司。
但之後呢?這些人居無定所的四處飄零,從一家公司換過一家公司,從這家企業跳到那家企業。他們始終都在責怪別人,卻少於檢討自己。
久而久之,這樣的人就在自己不斷的抱怨當中,消磨掉自己的志氣,原來自己看不起的那些人,卻在不斷的競爭中,有了獨當一面的局面。
這些喜歡抱怨、或是老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的職場人,最後就是在職場舞台上注定被淘汰的一群人。
相對於這群類似蜉蝣族群的職場人類,能從職場脫穎而出的成功者,就有明顯而突出的人格特質。而歸納這些人的特質,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就是這些職場勝出者的共同點。他們知道,在現在職場如戰場的你死我活競賽中,為了保持競爭力,不進步就會落後,乃至被淘汰。
為維持公司的競爭力,奇異在前總裁傑克威爾許在位階段,就厲行每年淘汰一○%以上的員工,以保持企業的基本競爭力。
而踏出校園後,在全球半導體業聲名卓著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才知道什麼叫電晶體,卻在三十年後,創造了全球最大的晶圓廠。
顯然,張忠謀深知充電的重要,難怪他在幾次演講中,都會再三強調:「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只有等著失業的分。」
日商EPSON總經理李隆安在家境困苦的環境下,靠著不斷的職場進修,從補校生一路爬到外商公司的總經理。
這確實是個不進步就出局的年代,只有不斷的學習再學習,你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才能為自己買下一張張職場保單;也只有不斷的進步再進步,你才能在這個不斷淘汰的職場生態中生存。
想想自己,如果你已放下書本、放棄學習,最後被淘汰的人,一定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