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代表自肥又有新招數。從以前炒地皮、自我加薪,再到目前趕搭高科技電子列車,民意代表的「謀生」能力越來越升級,越來越科技化。
創投公司高風險、高報酬率的特性,完全符合立委翻雲覆雨的專長,越是高風險的行業,也越能吸引「利委」的投入。創投公司享有二○%的投資扺減優惠,募集的資金,七○%投資未上市高科技公司,另外的三○%又可投資傳統產業。
屈指一算,稅減免、投資未上市高科技公司如果失敗,這就是高風險特性,天下哪有穩賺不賠的事業?成功,身價立刻大漲,其餘的三○%資金則可以左手換右手,投資自己或是親朋好友的「傳統產業」。再者,創投公司都要由管理顧問公司管理,每年再按資本額的二.五%收取管理費,因此無論投資標的物成功或失敗,參與其中的立委絕對有賺頭,差別只是在於吃肉或喝湯罷了。
現在立委的賺錢本事雖然走向科技化,但事實上,早在還沒有正式廢省之前,屬行庫幾乎是若干省議員的「禁臠」,有部分省議員借債不還,多年之後債務變成一筆爛帳,民意代表變身公營行庫呆帳大戶,行庫主管苦不堪言,看到議員有如遇到鬼見愁。
國民黨總統提名人連戰在去年全國競選總部成立當天,宣示當選後將把國民黨的黨產交付信託管理,原本希望藉著黨產公開化的宣示拉抬選情,沒想到反而引來民、新兩黨的窮追猛打,民意調查更顯示民眾不相信國民黨真的能將黨產公開化。
國民黨黨產和民意代表掛鉤之深遠遠超過民眾的想像,有多少民意代表是依附在黨產的大黑箱之中。數年下來,黨營事業早被掏空,市區精華地經過利益交換變成山坡地,績優股變地雷股,表面上,每年盈餘五、六十億元,但那都是賣祖產的結果。據了解,去年還有二、三筆山坡地交易等著黨營事業做出「投資評估」,其中也有立法委員登門介紹的案例,大有趁著政權交替之際,吃乾抹淨黨營事業味道。
另外,黨營事業龍頭中央投資公司轉投資的大通建經在金山的一個靈骨塔債務糾紛案,經過多年談判,後來雖然順利解決,但據傳也有立委涉入其中。一件又一件的個案,在在顯示民意代表真的是在用選票換鈔票,國民黨黨營事業已經被掏空,難道接下來要掏空的是整個國家?
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選舉沒師父,用錢買就有」。民意代表選前鈔票一捆一捆地撒,當選後則是鈔票一車一車地搬,整個台灣就在這種惡性循環下,讓黑金政治有了最好的棲息之地,人民冀望的民生福利法案,年年上演會期最後一天熬夜表決過關的「苦肉計」,如此立法品質,人民只能花錢買平安,千萬別想添福壽。
「台肥」、「台肥」、台灣真的很肥嗎?民意代表自肥、官員自肥、你我升斗小民卻是政商掛鉤下「飼肥肥再來宰」的小豬仔,可悲、可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