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尖石鄉全面積約527平方公里,占整個新竹的1/3,但這裡的醫療資源卻長年不足,不管是車禍、接生、插管、居家照護,全靠「她」勇闖第一線,跑遍整座山頭!
30屆醫療奉獻獎唯一護士
「阿長,這邊需要支援」、「阿長,陳伯伯找你」、「阿長,今天的居家訪視…」,一進到尖石鄉衛生所,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人人口中喊的「阿長」其實是她-護理長周玉英。
她是今年第30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中,唯一一位護理人員,38年前因為要償還公費讀書服務時數,才來到醫療資源極度缺乏的尖石鄉。當時尖石鄉527平方公里、13,000多人,卻只有1間衛生所、1名醫生、13名護理人員,平日還要分散駐點各村落衛生室,一周只有一天能下山,當時周玉英才明白,山地鄉醫療資源竟如此缺乏。
「在山區的人生病不敢看醫生,每次下山要花上大半天,不能工作就沒有錢,因此很多人乾脆不醫治,生病對他們還說是很奢侈的事……,所以服務期滿後,我決定繼續留下來幫助這些人!」周玉英說,沒想到這一待就是38年。
風災路斷她衝第一 不喊苦累只想救人
剛到尖石鄉時,他們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風災,每當颱風來襲,尖石鄉常發生土石流,山上居民一受困往往就是好幾天,進部落救援時,周玉英總是背著將近20公斤醫療物資衝第一,「要看路斷的狀況,走到後山最少也要半天、一天」,但她卻從不喊苦。
「我滿腦子想的只有,路斷了,今天沒有人願意去救援,山裡如果有人受傷、發燒還是沒食物了,那些人怎麼辦?」
有一次又是颱風,山上的道路已經中斷一個多禮拜,連徒步都很難上山,必須冒險頂著惡劣天氣,搭乘直升機前往災區,當大家躊躇不前時,周玉英想都沒想自告奮勇願意前往。
「直到坐上直升機才開始知道害怕,當時風非常大,直升機在山谷中搖搖欲墜,我們還必須邊垂降物資,好幾次都差點被甩出機外。」周玉英回憶道,「事後想一想才覺得說,自己膽子怎麼會變得這麼大。
什麼都要會的超級護士
不只冒險搶救傷患,在尖石鄉當護士還必須具備十八般武藝,30多年前山區交通極為不便,窄小石子路連機車都很難行駛,加上醫生不足,面對民眾種種醫療問題時,幾乎只能靠駐守的護理人員。
「一般護士是不用縫合外傷,但為備不時之需,我天天帶著一塊豬皮,只要有時間就一直在練習縫合。一般醫生做的事情在這邊我們通通都要學!包括:氣切、插管,別的衛生所護士不會做的事情,我們尖石鄉護士通通都會!」周玉英笑說,她自己從外傷縫合、插管到接生,全都能一手包辦。
其中讓周玉英最津津樂道的,就是一名產婦突然臨盆,趕下山就醫最少要花上3個小時,於是他們決定通報衛生所,請周玉英前往協助接生。
但等周玉英一抵達現場,卻發現這名產婦胎位不正,「孩子一隻腳先出來,定睛一看,孩子已經開始解黑便,也就是開始缺氧了」周玉英內心警鈴大作,當下就決定直接將手伸進產道拉出孩子。
沒料到卻被孕婦一腳踢開,「她講了一句『很痛!我寧可死,妳的手不要再進來!』,我跟她說『妳如果不讓我救,妳們兩個同時走!』。」沒想到孩子一生下來,竟然是嚴重的唇顎裂,完全哭不出聲音,周玉英立刻用嘴巴罩住孩子口鼻,直接將堵塞痰液吸出,讓孩子開始呼吸,分秒間救下小生命。
「到院時連醫生都難以相信,一個護士竟然可以辦到!」周玉英成就感十足地回憶道。
▲巡迴醫療替偏鄉居民做例行的健康檢查,周玉英依舊堅持親力親為。
偏鄉醫療短缺 生命稍縱即逝
周玉英在山上看遍生離死別,其中許多都是因醫療資源缺乏造成。
「曾有四個大學生在山上翻車,我們趕去協助救援,可是衛生所醫生已回家、設備也不夠完善,只能開車緊急送下山就醫,但無奈醫院真的太遠,我在警車上一直幫他做CPR,從身體還有溫度,做到身體冰冷……。」
山上醫療資源不足,很多人只能在家接生,一次一名孕婦需接生,但當周玉英趕到時,孩子已經生下來了,可就在幾天後,孩子卻突然高燒不退,「因醫療常識不足、用一般剪刀剪臍帶,造成感染。」一個小生命,就因敗血症往生了。
得知孩子離世消息,周玉英整整10天無法入眠,「因為醫療資源及健康常識不足,生命就這樣從我們眼前消失…….,在偏鄉,一點小問題都有可能對生命造成威脅。」
正因如此,堅定了周玉英留在尖石鄉奉獻的決心,不管是親自上門幫臥床長輩更換鼻胃管、巡迴替部落老人健檢,或帶護士參加才藝表演爭取醫療經費,甚至常自掏腰包幫助生活困難家庭。只要是尖石鄉的事,她都當作是自己的事。「照亮別人奉獻自己,所以只要我能做的,我都會想辦法去幫忙。」周玉英把護士職志銘刻在心。
盼改變大眾觀念 爭取醫護列危勞
身為今年醫療奉獻獎唯一一位護理人員,周玉英感嘆,護士明明就是最貼近第一線,很多人在病房不舒服第一個也是找護士,工作量最大的也是護士,可是常常被罵、被修理的也都是護士。
「很多人把醫生的話當聖旨,畢恭畢敬,有問題也不敢多問,但對護理人員卻不大尊重,不但不相信專業,還常當看護使喚。」周玉英希望透過得獎肯定,讓更多人看見護理人員的努力與辛苦,「不論在哪裡,都希望大家能多給護理人員多一些的包容與讚美,讓我們更有動力。」
她也希望從她的故事,讓政府看見偏鄉衛生所的辛苦與危險,將衛生所護理人員列入「危勞」名單,「上山下海,在救人同時,我們也在承擔很大風險。」她呼籲政府重視偏鄉醫療資源分配,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偏鄉醫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