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國境之南不是只有墾丁 南漂年輕人翻轉老恆春

國境之南不是只有墾丁 南漂年輕人翻轉老恆春
陳琦恩在恆春深耕十數年, 將台灣潛水打造成盈利、永續並重的B型企業。

陳亭均

話題人物

攝影/蕭芃凱

1225期

2020-06-10 12:00

墾丁曾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景點,但消費高、環境亂,讓觀光客慢慢離開了它。
短視近利的苦果很快就嘗到,兩位恆春青年要用永續方式,重新擦亮恆春美麗海岸的招牌。

春末某日,「台灣潛水」老闆陳琦恩爬上了屏東核三廠後壁湖出水口臨海的矮水泥牆,海裡和海邊有整群身著黑潛水衣的人們溼漉漉地移動著,海風則呼呼吹向他黝黑的皮膚。

 

這個出水口是恆春最出名的潛點之一,有「小巴里島」之稱,清澈海水和珊瑚礁灘岩裡穿梭生長著魚群,無論是浮潛、潛水、自由潛水的愛好者都趨之若鶩。

 

然而,如果向岸邊望去,就會發現美麗的礁岩上,被一排草草搭建的破敗棚子給占據著,棚裡頭人煙少,但一眼就知道是浮潛業者臨時搭起的據點。在這裡蓋棚,當然不合法,但業者長年野蠻生長慣了,就像台灣所有旅遊景點一樣,積非多了,就被眾人看做成是。這一切,三十九歲的陳琦恩都看在眼裡。

 

鏡頭轉向恆春鎮上「里山生態有限公司」的「森社場所」工作室,里山創辦人之一的林志遠,正好與他在屏東社區的聯絡夥伴見面。

 

里山二○一二年成立,與恆春社區、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期合作推廣「社區生態旅遊」;○六年,林志遠就跟著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在這裡蹲點深耕,他知道,要做出結合環境保育的生態旅遊,是很困難的事業。

 

地方文化無論好的壞的,都是根深柢固的,各方勢力、在地耆老、產業業者都有自己想抓的利益與理念,很難整合。前一陣子,港口社區的導覽員才「疑似」踩線踩到滿州社區的導覽路線,雙方火起,吵得不可開交。

 

契機:觀光結合保育   翻轉土地形象

 

然而,無論是陳琦恩或林志遠,都沒有被那些困境擊垮。

 

讓台灣潛水在地站穩腳步的陳琦恩,看到那些亂蓋的棚子並不喪氣,反而環顧四方笑說:「我們做出成績,所有業者就可能看到改變的方向,所以台灣潛水要努力把自己做得更好。」

 

談到生態旅遊困境,三十六歲的林志遠則很有骨氣地說:「我們生態旅行做了十年,已開始改變進步。在地人不見得能完全理解,但至少慢慢接受。」

 

在墾丁,各種產業確實野蠻生長著,這個觀光品牌面臨了相當嚴峻的挑戰。然而,野蠻生長的不總是稗子,有些充滿活力的好麥子,也正以自己的方式在恆春半島上成長茁壯。

 

交通部部長林佳龍六月下半將前往恆春走一趟深度旅遊,陳琦恩的台灣潛水和林志遠的里山生態公司,都已經被註記在林佳龍的行程表上。

 

這群年輕人在恆春逐漸創造出不同以往的觀光品牌,恆春將不再只有墾丁,整個半島都很美,有山海,有古城,他們正拚著為這片土地翻轉形象。

 

他,  讓台灣水下之美被世界看見

 

台灣潛水是陳琦恩從父親手上繼承的產業,這家公司過去做的是海事工程,他卻一手把「漁船、碼頭、維士比」的活兒轉型為「陽光、海水、珊瑚礁」的潛水遊憩工作。「爸爸留給我一個好名字,因為公司叫『台灣潛水』,所以大家很容易查到。」陳琦恩說話時,臉上總掛著一種溫和忠厚的笑容。

 

陳琦恩自己就是台灣第一位擁有全球最大潛水組織PADI白金課程總監資格的專業潛水人,同時,台灣潛水也被認證為「PADI五星職業發展中心」。○九年,他到澳洲打工度假,更帶回澳洲經驗,將企業經營模式制度化,目前已是台灣非常重要的潛水職涯培力中心。

 

墾丁約有五十家潛水店,其中三十家都是老闆兼教練的個體戶,台灣潛水以完整的企業結構建立規模,打破舊有營運模式,成為每年營業額超過三千萬元、擁有數十名潛水教練的企業。

 

陳琦恩不願短視近利,他希望台灣潛水的事業成為永續產業,而他賴以為生的,正是這片海、這個半島。

 

○五年開始,台灣潛水每年都響應「國際海洋清潔日」,參與淨灘,他也與地方公民團體「海飄電台」,發起了結合音樂展演的淨灘、淨海活動。

 

此外,陳琦恩更將公司的二○%淨利存到其設立的「藍色基金」,專門用來回饋地球,每年捐出一%營業額作為「地球稅」。去年他還邀請國際知名潛水作家普里德莫雷(Simon Pridmore)來台,出版《Dive into Taiwan》,讓台灣水下的「藍色星球」,有機會在國際露臉。

 

「我們公司要打造的,是『整體感受』。」陳琦恩說,潛水不只是潛入水裡,企業更要將目光放眼整個目的地,在地一切都必須被重視、被保護。台灣潛水一八年成為亞洲第一家B型企業潛水教育中心,和海洋共生,為恆春擦亮「靠海」的招牌。

 

陳琦恩

出生:1981年
現職:台灣潛水共同創辦人
學歷: 逢甲大學經濟系

 

他,揪11個社區開發40種生態遊

 

在林志遠和里山那裡,同樣可以深刻感受這樣的信念和深度。

 

林志遠記得陳美惠在○六年剛到社頂部落時的景象,那裡不僅荒涼,有一間鐵皮屋裡還住了一群「山老鼠」。想要推動社區居民結合旅遊,是一場耗日費時的工程。這是件需不斷說服的工作,如何善用資源讓地方居民可賺到錢、並提供服務,需要的是「溝通」再「溝通」。

 

十多年來,「我每天都在灰心。錢很少、溝通不容易,而且還容易被誤解。」林志遠個子大,他抓抓頭憨憨地笑說。這個年輕人終究是硬著頭皮做了下去。一二年開始,林志遠帶著團隊常駐半島,里山就像是資源匯流的樞紐,整合了公私部門資源,將所有人納入共同努力的整體之中。

 

現在里山已成功結合了十一個社區,生態遊程也多達四十多種,他們和墾管處培訓的社區解說員,更超過一百位。而且,全部社區靠生態旅遊創造的營業額已破一千萬元,這些錢接著又回饋社區,成為社區發展的費用。

 

里山和墾管處還一同設計了「社區導覽員」的評鑑和升等的機制,讓導覽員更加專業化。林志遠更進一步與「新南向旅行社」合作成立分公司,準備商轉,希望社區生態旅遊能深化。

 

港口社區的社區窗口笑著談起地方上的改變:「過去在地人都亂抓螃蟹、盜採珊瑚礁變賣,每天也會殺老鷹吃,獵山獵海,一隻灰面鵟鷹可賣五百元,一個晚上獵兩百隻。」從獵殺老鷹到生態旅遊,文化確實是可能被翻轉的。

 

在地人古清芳從前就是地方上著名的獵人,天上飛的、地上爬的都殺。他過去也精於殺鳥,後來改邪歸正,老獵人現在非但不獵老鷹了,反而因緣際會加入保育行列,更與里山合作,成為非常積極的夥伴。在社區生態旅遊中,他是個卓然不群的專業人士,有時還會因為太有理念,與大夥兒意見不合。

 

古清芳還記得,當年他和墾管處面談時,對方告訴他:「你不是獵人,你是最惡劣的獵人。」他現在可是用老命在捍衛這些「可愛的螃蟹」。老獵人舉起手電筒便照向樹叢裡,隨手就找到幾隻扁扁地攀在林投葉上的林投蟹,一隻螃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不知哪隻同族脫下來的殼,「牠在補充鈣質。」他的語氣百般憐愛。

 

當所有資源被整合、人們找到合作方式後,翻轉真實地發生了,而台灣潛水、里山在恆春進行的,或許就是這麼一場溫柔的革命。

 

生態旅遊

林志遠(左3)的里山生態公司,在恆春串連起社區,發展生態旅遊。

 

林志遠

出生:1984年
現職: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執行長
學歷: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所

延伸閱讀
大家悶太久!逾8000億國旅消費蓄勢待發 台灣觀光產業漂亮重生的契機來了?
大家悶太久!逾8000億國旅消費蓄勢待發 台灣觀光產業漂亮重生的契機來了?

2020-06-10

6/7防疫解禁懶人包》觀光景點不再限制人數、雙鐵國內航班開放飲食  哪些情況不用戴口罩一次看
6/7防疫解禁懶人包》觀光景點不再限制人數、雙鐵國內航班開放飲食 哪些情況不用戴口罩一次看

2020-06-07

陳時中不只防疫還救觀光!呂秋遠心疼:讓他暫時回家休息,好嗎?
陳時中不只防疫還救觀光!呂秋遠心疼:讓他暫時回家休息,好嗎?

2020-06-01

疫情重創下,台灣觀光業最需要「永續思考」
疫情重創下,台灣觀光業最需要「永續思考」

2020-05-29

外國觀光客來台何時解禁? 台大公衛:先看這數字 低於1就可考慮
外國觀光客來台何時解禁? 台大公衛:先看這數字 低於1就可考慮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