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界譽為「冠狀病毒之父」的賴明詔,是全世界最先參與研究冠狀病毒的科學家之一,面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發的武漢肺炎(COVID-19),他指出,即使隔離做得好,病毒也很有機會再來。
與今年77歲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初次見面,他一點架子都沒有,耐心娓娓道來自己的一生。
賴明詔從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隨即到美國加州大學深造,展開他的研究生涯,回想起50年前,賴明詔驕傲地說:「我們(和指導教授)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證明癌症基因的存在」。
致癌基因在當時是熱門研究領域,賴明詔因此聲名大噪,從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博士班畢業後,在南加州大學順利從助理教授、副教授,一路升到教授,甚至成為卓越教授。
▲Peter Vogt 教授(下圖左)與當時是USC助理教授的賴明詔(下圖右)合作多年,賴明詔表示,有 Peter Vogt 的賞識才有今日的他。
在南加州大學擔任教授期間,賴明詔和一位研究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的神經科教授合作,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越做越有趣」,賴明詔因此放棄癌症病毒研究,轉攻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常見於自然界 起初對人體只引起傷風感冒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發現冠狀病毒很不尋常,是自然界最長、最大的RNA(核糖核酸)病毒,蝙蝠、老鼠、牛、豬、貓、狗體內都存有冠狀病毒,這類冠狀病毒在牠們身上會引起相當嚴重的病,因此家裡有養貓、狗等動物,都會需要替牠們施打疫苗。
1960年代英國研究發現冠狀病毒在人身上會引起傷風感冒,但並不會出現嚴重大病,因此沒什麼人對冠狀病毒有興趣,不過還是堅持繼續研究。他笑說,那時申請研究經費,都要表示「冠狀病毒未來可能會很重要」,才有機會拿到錢,但其實他自己心裡也沒有底,未來冠狀病毒是否會大面積影響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