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台積電經營棒子超過五百個日子,劉德音與魏哲家,交出了一張足以讓前董事長張忠謀露出微笑的成績單。
先進的七奈米製程,不論產量、良率與市占率,皆遙遙領先對手三星電子;五奈米、三奈米等下世代先進製程研發也按進度開展中。二○一九年第三季,台積電單季稅後純益首度突破一千億元。張忠謀交棒以來,公司市值大幅成長了四五%,總市值來到八.七兆元台幣,超車英特爾的七.一兆元台幣,與三星電子目前的九.六兆元台幣市值相比,差距也在縮小之中。
接棒後,台積電所面臨的種種內外挑戰,凸顯了劉德音與魏哲家兩人的分工與默契。一八年八月,台積電爆發電腦病毒蔓延導致機台異常事件,由魏哲家坐鎮指揮,動員一千餘位台積電資管人員漏夜加班,對所有機台重新掃毒。危機處理過程,也由魏哲家統一口徑對外說明,並安撫客戶。
一九年二月,光阻液出包導致上萬片晶圓報廢,魏哲家重新檢討供應鏈品管政策與流程,增加供應商自檢關卡與標準的同時,也在台積電內部成立新小組,進行複檢。
擔任總裁的魏哲家,集台積電研發、製造、供應商管理、業務與日常營運管理等大權於一身,但在張忠謀設計的「雙首長制」之下,他必須向董事長劉德音報告,也必須向台積電董事會報告。畢竟,公司重要決策執行與否,由台積電董事會定奪,而董事會主席則是劉德音。
儘管劉德音直接管轄的只有兩個基金會,但最高決策的拍板者,仍是劉德音,劉德音也是台積電對外的代表,由他負責與政府溝通,當然,不只是台灣,還包括其他國家政府。
一九年十一月,傳出美國政府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擴大投資,期望能確保美國國防用晶片供應無虞,美國政府的這道難題,即是由劉德音負責拆解。要不要赴美設廠,不僅關乎成本考量,還牽涉到台、中、美三方複雜的政治與軍事角力,甚至與韓國三星電子的競爭力消長,也必須考慮進去。這個問題不免讓劉德音左右斟酌,在公開場合露面時,眉頭鎖得更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