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火車不是標本,我們要讓它「動起來」

火車不是標本,我們要讓它「動起來」

楊竣傑

政治社會

攝影/陳弘岱

1195期

2019-11-13 10:43

曾是體制外大鳴大放的鐵道文史學者,進入政府體制後,擔任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的洪致文,如何將這座國定古蹟台北機廠,轉化成令人期待的「活的博物館」?

穿著略顯不合身的西裝,上台時同手同腳,新上任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站在鐵道博物館揭牌暨主任布達儀式會場中,面對數十台攝影鏡頭時,顯得很不自在。立法委員管碧玲致詞時說:「洪主任看起來英俊瀟灑、很斯文,但他真的很恐怖!」惹得來賓哄堂大笑,卻讓洪致文更顯尷尬。

 

這一抹尷尬其來有自,因為洪致文的「恐怖」早就在文資圈、鐵道界赫赫有名。他求學時就和一群鐵道迷,投入保留台鐵支線鐵路、搶救彰化扇形車庫等運動,即使出國留學、返國執教鞭,仍持續關注。

 

投身鐵道資產保存

被認證的「鐵道文化流氓」

 

他自九○年代起就投身鐵道文化資產保存運動,對文資的「熱情」,近乎「固執」,無論在文資會議大鳴大放,在自己的部落格「飛行場の測候所」撰文批評,甚至投書媒體開炮,經常招來被點名單位的不滿,因此成為被政府官員與台鐵局認證的「鐵道文化流氓」。

 

只要是與鐵路相關的知識,無論多麼冷門,洪致文幾乎無所不知,批評起來絲毫不留情面。二○一六年,他曾撰文批評台鐵六○年代引進的藍皮普通車,自九○年代中,因為台鐵高雄機廠買錯塗料色號,變成通用的「噁心藍」,使整體格調大為降低,甚至影響其他車廠「淪陷」跟著買錯,讓所有普通車「失色」。

 

洪致文強大的考據能力,讓台鐵顏面無光,只能找回正確色票,調整塗裝。

 

洪致文對縣市政府也毫不客氣。○九年,他長期關注台北市北門旁的日治時期建築「三井倉庫」,險些因當時市府的 「台北好好看計畫」而被拆除,他也投書痛批該計畫是「亂拆、亂破壞的建設,那真的就是萬劫不復。」

到了現任市長柯文哲任內,洪致文不顧當時台灣興起「白色力量」,毫無避諱地批柯市府的西區門戶計畫是「設計師的浪漫」與「偽文青的想像」,使洪與其他文史團體遭柯文哲戲謔為「文化恐怖份子」。

 

洪致文近年所發動的最強大「恐怖攻擊」,是針對亦敵亦友的台鐵局。他在著作《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中感嘆:「這一役非常辛苦,是鐵道文化資產保存上最艱辛的一次。」他口中的戰役,就是他爭取後留下的這片土地:「台北機廠(北廠)」。

 

爭取台北機廠「存活」  炮轟政府「賣祖產補虧損」

 

一九三五年啟用、占地近十七公頃的台北機廠,位於松山文創園區與京華城之間的精華地段,是台灣規模最完整的鐵路車輛修理工廠,見證台灣鐵道發展史,但台鐵二○一二年將維修廠遷至桃園楊梅富岡基地後,北廠這塊「金雞母」,被台北市政府與台鐵局規畫開發為商辦、住宅。

 

眼看北廠即將被政府「瓜分」,著有逾二十本鐵道研究書籍的洪致文,自然難以接受,靠著長期研究的知識,不斷奔走於文資、都審等會議中;他甚至還曾炮轟,政府賣文化資產補貼台鐵虧損的政策是「賣祖產的不肖子孫行為」,字字句句都毫不留情。洪致文的「恐怖行徑」引起公民團體關注,再加上管碧玲與時任立委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大力聲援,逼得文化部在一五年三月十五日召開國定古蹟審查,十四名審議委員一致同意,將北廠全區列為國定古蹟保留。

 

一路走來,身處體制外的「師範大學地理系洪教授」一向炮火猛烈,被官方視為頭痛人物。但也因為他長期對文資的堅持與執著,一七年文化部進駐台北機廠時,立刻找上洪致文討論,如何運用這項文化資產,並達成設立鐵道博物館的共識;今年八月十三日,行政院核定設立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時,洪致文理所當然成為鄭麗君第一個想到的主任人選。

 

接獲徵詢當下,洪致文不禁自問:「我向來在民間發聲,進入籌備處得管理這麼大的計畫,做得來嗎?」但這個問題沒有困擾他太久,他認為,自己長期參與北廠保存、研究,了解博物館未來發展方向,應不會慌了手腳,因此九月十七日在臉書上宣布,他將「承擔這個許許多多人曾經努力與倡議數十年,建構台灣鐵道博物館的重任。」

 

雖然洪致文接掌的是數十年來全心投入的領域,但從體制外的「恐怖份子」轉進體制內,甚至還得和自己過去撰文痛批的政府官員攜手合作,執行保存車輛、規畫鐵道展覽等業務,角色如何轉換調適,成了他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與洪致文「交手」超過二十載的台鐵機務處處長宋鴻康就認為,洪致文忽然從「在野黨」變成「執政黨」,未來勢必會比較辛苦。

 

「我好像不是體制內,也非體制外的人,我現在進行的任務,就是這幾十年來做的事啊!」布達儀式隔日,洪致文在同一地點接受《今周刊》專訪,脫掉西裝、身著工作服的他,完全擺脫了前一天的緊張尷尬,對於身分轉換,顯得老神在在。

 

但笑望碩大廠區的洪致文,回憶過去幾年的衝撞,從起初不知能否救回這座古蹟,到能在二○二六年將北廠轉型成為國家鐵道博物館,仍覺得一切有些不真實:「我從沒想過有這天,我們以為有個地方擺放火車一、二十年就不錯了,怎麼敢想到有機會成立鐵道博物館。」

 

但回到現實,洪致文聊起如何打造他理想中的「活的博物館」時,幾乎不需要草稿,畢竟這些想法,早已深深埋藏在他腦海中數十年。

 

記者安排他在組立工廠拍照時,日本的臥鋪列車車廂、被稱為「藍寶寶」的柴油客車,靜靜地坐落於廠中,廠內的油漬、器具依舊,彷彿時空凍結,不少人希望就此保留原貌,他搖搖頭地說:「這不是我想要的氛圍,我希望它們不是標本。」

 

打造「活的博物館」  「被觀看者」也是「目視者」

 

洪致文環視廠房解釋,火車不僅是「被觀看者」,也是連結線型空間的「目視者」,既是活歷史,就需動態展示、會說故事。「你看這幾台藍寶寶,流線型外觀可展現三○年代的設計思潮,二戰後又被配合克難運動變成『克難號』;一九五六年後又轉型為『飛快車』,車上的『飛快車小姐』成為女性在鐵道職場的代表。」

 

  • 克難運動:1950年,台灣面臨風雨飄搖,政府發起「克難運動」,讓社會充滿克難、簡樸風氣,一切從簡、度過難關。

 

洪致文比手畫腳,強調一輛車可講設計、歷史、女性勞動史,展區只需每幾個月更換主題,就可說不同的故事、吸引民眾、穩定收入。「這是台北機廠誘人之處,不像國外只是擺一堆火車的常設展,不是『木乃伊火車』。」他閃爍著期待的眼神,此刻的他不是「籌備處主任」,反像是純粹熱愛鐵道、到處追火車的男孩。

 

儘管擁有豐富的鐵道知識與滿腔理想,但一起推動鐵道古蹟保存的文化部主任祕書陳登欽,談到「執著」的洪致文,嚴肅地說,洪致文如何在博物館內把歷史講得有趣,讓一般民眾接受是項大挑戰,「他需把高度知識落到凡間。」

 

但○二年就認識洪致文、現為《鐵道情報》總編輯的打狗鐵道故事館館長古庭維認為,洪致文了解全台的文化資產,也長期與台鐵合作,即使籌設博物館得和各方人士打交道,還需緊盯計畫進度,「但他長期嚴謹考據鐵道文史,加上抗壓性高,即使挑戰很大,也能沉穩面對。」

 

就像他在布達儀式宣示:「我相信,只要我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國家鐵道博物館這班列車的汽笛,一定很快會響起。」早在這條路線上從未離開的洪致文,才正帶領籌備處「空窿、空窿」地駛進名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那一站。

 

鐵道文化籌備局

▲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中)做出鐵道人員「指差確認」手勢,宣告籌備處正式啟動。

延伸閱讀
配合一下又不會怎樣?一趟美國參訪之旅,反思台灣把善意當隨便的「奥客文化」
配合一下又不會怎樣?一趟美國參訪之旅,反思台灣把善意當隨便的「奥客文化」

2019-11-04

Work Life Balance的矽谷文化
Work Life Balance的矽谷文化

2019-11-01

文化部五大文創園區  為何僅華山賺錢?
文化部五大文創園區 為何僅華山賺錢?

2019-10-30

讓宜蘭發光! 從觀光、文化、交通到宜居,發展東臺灣黃金廊帶
讓宜蘭發光! 從觀光、文化、交通到宜居,發展東臺灣黃金廊帶

2019-10-23

世界趨勢–口述影像》別讓文化有歧「視」,電影想悄悄訴說的話 你...「聽見」了嗎?
世界趨勢–口述影像》別讓文化有歧「視」,電影想悄悄訴說的話 你...「聽見」了嗎?

201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