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掌裕隆集團半年後,裕隆集團當家嚴陳莉蓮面對兩岸車市景氣不振,自有品牌納智捷銷售不佳,導致裕隆、中華汽車繳出虧損的半年報。品牌路走得跌宕,新當家的舵怎麼掌?
裕隆集團第二季財報出爐,除了負責代工的裕日車上半年依舊繳出大賺一個資本額的亮麗成績,裕隆汽車卻出現第二季大虧近十二億元、二○一七年以來的首季稅後淨利虧損;中華汽車則是十一年來首度單季虧損。兩個紅字,像個警示燈號,引起市場注意。
根據公司說法,之所以出現紅字,來自集團品牌納智捷的兩岸銷售不如預期,導致須大舉提列轉投資公司的資產評估減損;公司也宣布,自主品牌將進行轉型策略。
納智捷隱憂 攤在陽光下
從裕隆上半年財報可以看出,單是台灣納智捷、東風裕隆(中國納智捷)及華創車電三家轉投資,今年上半年虧損加總共達九十九.七一億元(見表),而裕隆汽車總共須認列四十三.九三億元的轉投資資產重估減損,其中華創認列規模是歷年新高。
嚴陳莉蓮接手裕隆集團董座兼執行長達半年,這是她第一次對自有品牌納智捷背後的財務黑洞下「重手」。
華創是納智捷研發的主心骨,裕隆更是長期投注龐大資金,支持華創發展自己的引擎、底盤等技術資產。以過去三年為例,華創帳上虧損數字都不到十億元,今年上半年卻一口氣列出三十三.六六億元的虧損,一位業界人士表示,這等於是把納智捷隱憂具體地暴露在陽光下。「虧損來自資產減損,後面是不是還有?以及還有多少?」一位台灣汽車供應鏈界大老認為,面對納智捷命運,嚴陳莉蓮未來恐怕要面臨更艱難的抉擇。
二○○八年,嚴凱泰子承父志的全力催生下,納智捷誕生,隔年即在台灣上市,兩年後又在中國上市。一五年,兩岸總銷量達到巔峰約七萬五千輛,之後銷售開始遭遇瓶頸,先是一八年U7停產,今年上半年納智捷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不到一千輛,銷售萎縮的事實難以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