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談重建制度:面對農業問題 不能只處理表面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談重建制度:面對農業問題  不能只處理表面

鄭閔聲

產業動態

唐紹航攝影

1162期

2019-03-27 17:28

編按:約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原本只希望他就官方立場,回應台灣農業面臨的種種問題,並說明政府因應對策。然而,實際訪談過程中,這位農業經濟學者不只為政策辯護,還出人意料地來了段「自我檢討」。

「台灣的農業當然可以做得更好……,過去二十年,農委會的預算從四百多億元增加到一千三百億元,但農民的收入沒有相對應的成長,這代表政府投入的錢效率很低、政策也出了問題,我從來不會迴避,反而想把一切都攤開來講。」他說。

其實早在入閣以前,陳吉仲就一直主張改正錯誤的農業補貼政策、減少農產品價格崩盤時的救急式收購。但身分轉換之後,他也不得不回應消費者與農民壓力,透過政策工具控制農產品價格,避免因「產銷失衡」引發的負面政治效應。

就陳吉仲的觀點,短期穩定農產品價格確實有必要,但絕不會是長遠之計;救急的用意只是為了創造空間,讓政府得以投入農業長遠發展需要的硬體設施與市場通路。

產銷失衡惹民怨

應撥經費改變農業文化

 

《今周刊》(以下簡稱今):您曾說,「未能有效解決農業產銷失衡,讓某些農產品價格偏低」,是民怨的重要來源。對此,農委會有什麼具體作為?

 

陳吉仲(以下簡稱陳):可以簡單分為前端的資訊公開,和後端協助農產品外銷加工兩個方面討論。

 

高麗菜為例,農委會透過種苗業者的供貨量,掌握高麗菜種植面積,每一旬(十天)統計一次。台灣市場的供需平衡產量,是每一旬一百八十公頃,超過這個面積,價格就會下跌。當種植面積超過一百八十公頃,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透過資訊系統提醒農民,繼續種高麗菜會有價格下跌風險。至於接收到資訊的農民要不要改變生產行為,因台灣不是計畫經濟社會,政府還是尊重農民的自由選擇。

 

如果資訊揭露了,產量還是高於市場需求,我們會協助產品外銷或協調國內食品加工業者採購。例如:去年高麗菜外銷日本接近七千公噸。

延伸閱讀

農水產公社邀偶像團體助陣 達成韓食滲透全球化任務
農水產公社邀偶像團體助陣 達成韓食滲透全球化任務

2019-03-27

九位青農的微型革命 解決農業缺工痛點
九位青農的微型革命 解決農業缺工痛點

2019-03-27

一年補助100億  首長都在賣水果  為何還是救不了台灣農業?
一年補助100億 首長都在賣水果 為何還是救不了台灣農業?

2019-03-27

迷走的台灣農業
迷走的台灣農業

2019-03-27

輸給菲律賓
輸給菲律賓

201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