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一:知識型人物設定成功,業配接不完。接到廠商業配,是網紅走紅的一個指標,理科太太剛突破二十萬訂閱人數,就接到業配。
廠商請理科太太業配的產品是多功能電子鍋,標榜能比傳統鍋具保留更多的營養素。
電子鍋這類型的家電產品,業配影片非常多,手法不外乎是開箱體驗或是用八竿子打不著邊的劇情留下記憶點,卻沒人料想到,她居然會為了證明業配產品的功效,實際將用電子鍋煮過的雞湯送SGS檢驗,不但成功證明營養素更高,高質量業配也引發討論。
理科太太第一次接業配,就拍出了新高度,也讓她在近三個月內,接下超過十支業配影片。「理科太太的人物設定,本來就是成功的!」分析超過一萬筆網紅數據,網紅媒合平台愛卡拉共同創辦人鄭鎧尹表示,太多資訊、太多商品、太多廣告,會讓人不知所措,對於如何選擇感到疲乏,這時如果有人在社群平台大聲說:這個很好用!人們自然也會相信。「我喜歡這個人,喜歡他的生活方式,我就會相信他的選擇。」
也就是說,理科太太善用理科專長及高學歷背景塑造權威形象,成功的人物設定,不僅讓廠商喜歡與她合作,也為她所推薦的商品提高可信度。
密集上傳影片搶曝光
激增六十萬粉絲、受廠商青睞
谷歌在二○一六年所做的YouTuber影響力調查中也顯示,有高達七成的人認為,這些網紅與自己的生活相近,因此願意相信他們推薦的商品或品牌,甚至能更快速地幫消費者做決策。
關鍵二:平均兩天就上傳一支影片、瘋狂曝光。理科太太在去年十二月一日至今年一月二十日這五十一天內,總共上傳了二十三支影片,且每日都有超過萬人訂閱,這段瘋狂曝光期,讓她在兩個月內急增六十萬粉絲。
台灣最大網紅經紀公司PressPlay共同執行長林鼎鈞表示,其實YouTuber發片的頻率快,比較占優勢。影片更新速度愈快,愈能累積粉絲反映數據。內容夠不夠有趣?受眾群喜不喜歡?立刻就能進行調整。
PressPlay總經理田育綾也同意,成功的創業經驗,確實讓她起跑的高度與一般的YouTuber不一樣。「因為經營頻道的道理,就跟創業一樣。」她說。
「她很懂得利用自身優勢及資源。從一開始開設頻道,製作水平就與其他人不一樣。」林鼎鈞點出理科太太的成功特質。
2013年成立的PressPlay,主要經營網紅經紀及付費訂閱。
在共同創辦人林鼎鈞(右前)帶領下,18年兩大業務的業績成長皆超過一倍。(圖片攝影/陳弘岱)
明星加持成功吸眼球
邀請蔡依林、蕭敬騰合作宣傳
關鍵三:與A咖明星合作、互相拉抬聲勢。天后蔡依林與理科太太合作,為睽違四年推出的新專輯宣傳。請來如此重量級嘉賓,也讓理科太太與主流接軌,知名度大開,一天就增加兩萬人訂閱。蔡依林之後,Melody、許茹芸、黃子佼、蔡康永、蕭敬騰等大明星都接連在她的影片中出現。「以前網紅就是網紅,明星是明星,兩邊沒有交流,理科太太與蔡依林合作,證明大家意識到,觀眾的眼球已經從傳統媒體移到網路網紅。」田育綾分析。
蔡依林為理科太太帶起訂閱高峰的起跑點,其實是靠雜誌《ELLE》牽線。總編輯盧淑芬受訪時表示,因為非常欣賞理科太太的風格,看到與蔡依林合作成效極佳,認為是可以和需要宣傳的明星製造雙贏的機會。此外,理科太太中期以後的影片,也增加許多與理科先生或是其他家人的合作比率。
圖文不符的共同創辦人,目前也在經營個人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的張志祺表示,個人經營的網紅,可藉由與第二人的互動,顯露生活化的一面,增加觀看者的共鳴。
若回到整體訂閱曲線來看,理科太太在開始的默默耕耘期,以拍攝科普主題影片吸引粉絲確立知識型網紅的基調,在影響發酵期開始增加與第二人合作的影片,先生、小叔都入鏡,建立親切感,這些能量的累積,才能讓她在第三階段一次大爆發。
鄭鎧尹也表示,「個人特質一定沒辦法複製,但成功的行銷方式可以!」然而,這一切對理科太太來說,「只是照著YouTube教學手冊做而已!」但只是照著教學手冊做,就能成為網紅名人,這不僅代表YouTube網紅行銷手法的成熟化,更重要的是,代表台灣培育網紅的沃土已發酵完成,只要有心,任何人都能在土壤中種出花朵。
根據全球領導性網紅行銷媒合平台Influencer Marketing Hub二○一九年的預估報告,全球網紅行銷規模上看六十五億美元(約兩千億元台幣)。網紅影響力,已龐大到足以成為一個產業,且市場估值連年成長,一九年的市場規模是一七年的兩倍。
全球網紅影響力龐大
收入來源多元、推動千億產業
他們可能是YouTuber、直播主或是在臉書、IG擁有龐大粉絲的名人,靠著網路上的影響力,推動千億產業。因為土壤肥沃,所以網紅才能賺錢,進而延伸出更多收入模式。
相較於過去只靠業配才能生存,現在網紅收入模式多元化,台灣比較成熟的賺錢方法有五大來源——廣告分潤、直播打賞、付費訂閱、廣告業配及電商導購。
第一,是廣告分潤。
以社群影音平台YouTube為例,個人頻道經營只要一年內影片觀看總時數超過四千個小時,並有一千人次以上的訂閱數門檻,就可加入合作夥伴計畫,得到平台的廣告分潤。
而關於分潤的計算方式,一直眾說紛紜,原因是非常繁瑣。有YouTuber界「業配王」之稱的HowHow,就曾出書公開分潤的計算公式。
「千次營利播放次數×CPM(區域預估平均總收益)」,原來分潤計算並不是只看觀看次數多寡而已。
書中指出,除了出現在網頁上的多媒體廣告外,還有一種出現在影片之前或中途的廣告,觀眾是否看完廣告及觀看時間長短,皆會影響實際廣告效應,因此在計算分潤時,看的是「營利」播放次數,而不是總觀看次數。HowHow表示,有時候一個月的營利播放次數,可能只有總次數的一半而已。

廣告分潤採公式計算
觀看次數破千萬、可分十五萬
此外,觀眾群所在的區域,也會影響收入。公式中的CPM即代表收視群所在區域的廣告預估平均收益。區域的廣告投放量愈高,CPM也就愈高,在美國,CPM最高可達四美元。舉例來說,如果觀眾都在台灣,CPM大概是一.五美元(約五十元台幣)。
而經過上述計算後得出的數字,還需要與YouTube對拆(頻道主可得五成五),最後才是真正的廣告收益。
對於每月總觀看次數破千萬的大型YouTuber來說,保守估計一個月約能獲得十五萬元以上的分潤收益。
二是直播打賞,而打賞這個獲利模式,則適用於有在經營直播的網紅。
網紅與直播平台簽約後,可以拿到平台支付的月薪收益,再外加直播時的打賞收益。觀看直播的觀眾,可在平台購買虛擬禮物,送給喜歡的直播主,最後平台再按比率與直播主分潤。許多受歡迎的直播主在續約時,可能分到為數不小的簽約金,館長陳之漢在加入直播平台「金剛」時,簽約金高達五百萬元。
第三,則是付費訂閱。目前在台灣以製作專業性及教育性內容的知識型網紅為主,如「阿滴英文」及分享投資心法的「老王愛說笑」在PressPlay平台都有超過三千人付費訂閱。
收費方式依照課程含量,月費從九十九元到三九九元,提供教學影片或是紙本教材等內容。以PressPlay平台上付費收入總營收最高的「老王愛說笑」為例,近四千人訂閱中,超過七成都選擇最高額方案,一個月就能創下一二○萬的訂閱業績。
林鼎鈞還透露,二○一八年付費訂閱業務營收達一.二億元。「相較業配收入,月訂閱制初期較不吃香,但每月累積下來,中後期就可看到成果。」
上述三種獲利模式,看的都是平台流量,愈多人訂閱,收入就愈高。而流量愈大,也代表著網紅的影響力。第四種獲利方式廣告業配,看的不只是情緒性的影響力,而是實質上,會掏出錢來的經濟力。
「大家都在做啊!」Dyson台灣總代理恆隆行媒體聯絡人凌絢表示,大品牌早就注意到網紅宣傳效應。她透露與台灣Dyson合作過的網紅人數,甚至已達三位數。此外,頂尖網紅的業配接案金額已超過百萬水準。全台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最多,擁有近三百萬訂閱的「這群人TGOP」業配價碼,外傳就達一百萬元,而近百萬訂閱的理科太太,則是五十萬元。
相較電視廣告成本低
流量價值更高、即時取得回饋
林鼎鈞舉例,如果將這群人的頻道比喻成迷你電視台,與過去投放在電視廣告的費用相比,一百萬元其實一點也不貴。他進一步解釋,中間還包含影片的製作費用,還有流量價值。這群人平均每支影片有兩百萬觀看次數,就算一百萬元買他們的流量價值,「付一塊錢,就能讓兩個觀眾舒舒服服地在家看影片,進而喜歡業配的品牌,實在太划算了!」
凌絢也透露,找網紅業配除了看中影響力之外,可以即時看到消費者反映回饋的高互動性,也是原因之一。消費者是否喜歡這項產品?不喜歡又是因為什麼原因?以往,品牌必須透過市場調查,才能取得珍貴資料,現在只要從網紅與粉絲的留言互動,就可看到答案。
而最後一個收入模式,就是網紅打造個人品牌。去年起,PressPlay開始為女大胃王千千打造品牌產品「千拌麵」。
她原本就是以「吃播」走紅,而且「千千進食中」的臉書直播裡,觀看次數前三名都是吃麵。因此PressPlay協助整合供應鏈。林鼎鈞分析,推出拌麵的明星很多,多半是透過比較傳統的方式,依賴傳統銷售手法。「但千千的平台是在網路,因此可以透過影響力,讓商品快速曝光。」商品推出第一天,兩千份在兩小時就賣光光。
為了讓網紅影響力極大化,以服務網紅為主的網紅經紀公司如PressPlay、優化及管理網紅平台內容的MCN(多頻道聯播網)如WebTVAsia,專門媒合網紅與廠商的媒合平台愛卡拉等新形態商業模式也陸續出現,網紅產業鏈也進入成熟階段。
「簡單來說,就是甲乙丙丁!」林鼎鈞接著說明,有需求的品牌主是甲方,發案給像是奧美、李奧貝納等廣告業務代理商是乙方,而網紅經紀公司可能為乙方或丙方的角色,再將案子發給丁方,也就是網紅。
全球主流平台大不同
台灣YouTube為主、海外IG
網紅倚賴的平台有很大的不同。在台灣YouTube是大宗,但在國外,IG的影響力更大。「IG我們還在觀察,就平台用戶體驗來看,比較接近圖文型,美妝產業等重視視覺的部分,在IG有較大的發揮,成長曲線非常可怕。」田育綾分析。她認為,平台固然會轉換,但觀眾眼球從傳統媒體,移到網路的趨勢不會逆轉。
對上個世代來說,觀看的電視內容是被編輯或企畫選取過的,出版社告訴你要看什麼、雜誌社告訴你要看什麼,年輕人從小使用手機平板,讀取內容的方式非常不一樣。他們習慣自己搜尋,不論是帶來歡樂的娛樂性影片,或是進一步可得到知識的資訊。
因此,她也強調,身為產業鏈中的「丙方」,PressPlay的使命就是幫廣告主,把他們想要傳給消費者的內容,用對的方式放在對的渠道上。
站在第一線觀察網紅生態系,林鼎鈞認為,在內容上還有許多發展空間,可比照電視節目的發展歷程;張志祺則是建議,可以往親子育兒、法律知識及理財教學這三個領域發展,需求的缺口尚未被滿足。
平台會不斷轉換,看看如今的龍頭谷歌,誰又還記得曾經差點被Yahoo收購,然而不變的是,眼球在哪裡, 商機就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