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隱身彰化彰濱工業區的台灣鑄造廠,竟把自家產品賣到全球市值最大公司!
「沒想過世界市值最大公司,向我們下鑄件訂單。」三十七歲的大詠城機械總經理謝宜軒透露,對方的先進製造部門今年初主動上門,公司開發兩季,八月就出貨,「後續訂單,潛力很大。」
謝宜軒,是台灣傳產二代成功接班的佼佼者。
鑄造,是典型的「3K」(指日文辛苦、汙穢、危險)產業,卻是機械工業的基礎,可生產各式機械底座的鑄鐵;一台設備中,其價格僅次於控制器,約占成本一成。鑄造件由於體積大、重量重,多以就近供應的內銷為主,但謝宜軒接班十年來,卻讓父親謝順民一九八○年創立的傳統鑄造廠,從台灣走向國際,目前外銷比重逾三成,還賣進日本和全球最大工具機廠。
接嘸訂單 一度退縮 父親相挺「讓客戶知道你來真的」
謝宜軒接班第一年,就遇到二○○八年金融海嘯,公司訂單砍半。他和其他接班人同樣面臨產業升級等挑戰;但不同的是,父親幾乎全力支持。
「碰到危機自己要爭氣,決定外銷,打世界盃。」為了開發新市場,斥資百萬元租下國外展覽攤位,第一年一筆訂單都沒接到,當他猶豫還要不要繼續展覽時,反而是父親大力支持,「讓客戶知道你來真的!」
當年才二十七歲的謝宜軒,也虛心請台灣工具機界的叔叔伯伯幫忙引薦國外客戶。
機會終於上門,但國外客戶訂單不好接,要出口到龜毛的日本,光以外觀標準來說,台灣七十分就過關,日本要九十五分,「只知道要出口國外,做下去多難,不知道。」
一開始,產品不良率高達二五%,也就是說做四台就壞一台,業界水準只要不良率超過三%,就可能虧損,難關一個又一個來,他卻堅持再困難都不放棄,「透過業務配比彌補,幾百萬元還虧得起。」
一四年,日本最大工具機廠客戶Mazak的品質抱怨信,是他站穩日本市場的關鍵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