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醫護鐵人陳彥良:我救心 也自我養心

醫護鐵人陳彥良:我救心  也自我養心

黃亞琪

話題人物

攝影/林韋言,外貿協會、醫護鐵人提供

1140期

2018-10-24 14:55

近兩年,馬拉松和三鐵賽事在台灣從高原期進入平原期,但仍有一群人是跑者,也是安全救護者。這群人無償付出,甚至還代表台灣,將這套公益行動輸出海外。

你是否曾經想過,人生最後一刻,在墓誌銘上會寫些什麼?「成為別人可以懷念的人」,這是參與馬拉松和三鐵等賽事安全救護社會企業——「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的答案。

 

對比過往,現年四十歲的他,過去因為投入工作,加上需要交際應酬,不到三十歲跑一百公尺就氣喘吁吁,「以前的他連去五十公尺外的超商,也要騎摩托車。」他的女朋友許滋育形容。

 

直到六年前,陳彥良投入馬拉松三鐵賽事,不僅改變了生活作息與人生信念,也將賽事與醫療救護人員結合,號召一群醫護背景的運動人,在台灣登記了第一個運動界的社會企業「醫護鐵人」組織。

 

將運動助人文化輸出海外 讓世界看見台灣公益

 

短短兩年內,「醫護鐵人」加入人數達九百位,去年台灣參與賽事的安全醫護達八十二場。甚至,賽場助人文化還輸出海外,九月參與德國馬拉松賽事、十月中旬到日本千葉,無形中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社會公益的「柔性行銷」。

 

「主辦方保護再周全,還是會有疏漏之處,醫護鐵人也是參賽者,賽事中一旦發生危險,可立即補強安全網的不足。」本身經商、也是三鐵參賽者的楊舜博,曾在賽事目睹醫護鐵人救溺水者,一語道破「醫護鐵人」成立的特殊性。

 

九月九日,約莫四點,天光未亮。家住高雄的陳彥良驅車至台南馬沙溝濱海遊憩區,一場結合游泳、自行車和賽跑的三鐵賽事即將上演。現場還有來自日本和歐美超過六百人次參與,隨著陽光逐漸升起,氣溫愈來愈高,只見最後賽段,有跑者發生抽筋現象,陳彥良與其團隊馬上停下賽程,進行簡單救護和指導動作伸展。一個簡單的救護行動,讓參賽者楊有義能忍受著大腿不適,繼續未竟之旅。

 

「醫護鐵人重在完賽,而非輸贏。」陳彥良強調:「協助比賽中的受傷者,比自己完賽還快樂。」醫護鐵人們是選手,也是醫護人員,在賽事中對選手施行CPR(心肺復甦術)、拉筋、包紮傷口及排除中暑等救護。與醫護人員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在每場比賽中,台北石牌某公立醫院胸腔部總醫師洪緯欣等醫護鐵人們,除了運動裝備外,還帶食鹽水和紗布等簡易救護工具。

 

兩年前,「社會企業」這些字眼,幾乎不會出現在陳彥良的人生字典中。他因家裡經濟環境所限,讀書得靠學貸。畢業後為快速償還,積極爭取公司外派獲取更高薪水,到企業和大學講課,還與朋友合資創業,曾一度同時兼四份工作,不到三十歲,年薪就達三百萬元。

 

「縱使我什麼都有了,但除了年紀(增加),還剩下什麼?」陳彥良自問。然而從他開始運動、參加賽事、考取救護員執照後,一切都改變了。

 

起點出自陳彥良的一位友人,在馬拉松比賽時昏厥、被救活的一刻。生死關頭走一回的友人,鼓勵有救護員執照的陳彥良投入賽事安全救護。陳彥良說,「剛開始沒什麼感覺,也沒有組織凝聚力,但發現:一個人幫助一個人,就與吸引力法則一樣,可以讓一個人力量增加到一群人力量的投入。」於是,陳彥良開始組織「醫護鐵人」社會企業,成員包括醫師、護理師和救護員

 

因是無償付出,第一年,他自掏腰包一百多萬元,支付「醫護鐵人」日常支出。接著,陳彥良從企業管理角度出發,建立商業模式和品牌。因主動參與賽事安全救護是初衷,「我們不向主辦方收費,但藉由高參與密度,增加醫護鐵人品牌度。」他認為做公益,走品牌的路才能持久,也能吸引更多人參與。

 

醫護鐵人救人現場

結合醫師、護理師和救護員成立的「醫護鐵人」,在運動過程中是參賽者,也是救護者。上圖為賽程中救人現場,下圖為會員大會。

 

醫護鐵人會員大會

 

無懼公益與商業衝突  「救人比完賽更快樂」

 

然而,公益與商業的衝突,亙古不變。組織成員的質疑聲浪紛沓而來:「默默做公益就好,為什麼要大張旗鼓?」「為什麼要開發周邊商品……?」陳彥良分析,成立公司找贊助和開發周邊商品,可以保障金流穩定;成立協會能掌握人流,吸引更多在賽事中受傷需要被幫助的人。未來也會開設課程,一步一步建構完整體制。

 

「我真想要賺錢的話,去企業講課就好,一小時最低也有三千元。」就因為陳彥良從救人體會到:「原來,我可以活出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不再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讓運動人可以用自己力量,創造正面力量。」一個轉念,利人利己。

 

參賽者楊舜博形容陳彥良,「是一個熱情且積極的人。」他將過去拚事業的精神,轉移到「醫護鐵人」社會企業,建立起一套制度,培育緊急救護員,重點就是希望藉由醫護鐵人賽事安全服務與培訓,讓投入者有更安全的環境和健康的運動習慣。

 

「救心,也是自我養心過程。」這是邁入不惑之年陳彥良的體悟,而他大舉投入運動社會公益的善意,也慢慢地在台灣與國外持續被關注著。

 

陳彥良

出生:1978年

現職:醫護鐵人創辦人

經歷:大學企業資源規畫講師、企業ERP導入講師

學歷: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

事蹟:運動賽事安全救護社會公益行為獲選為台灣精品隊,還代表台灣出國宣揚運動公益醫護行動

 

陳彥良

陳彥良將商業思惟注入社會企業,希冀公益與企業基業長青能兼顧。圖為他參加三鐵游泳項目游泳上岸。

 

陳彥良

陳彥良(右)代表「台灣精品代表隊」出席柏林馬拉松,拿著國旗衝向終點一刻。

 

還好二四年底的股市弱勢,到二五年開春,一下子就撥雲見日、花好月圓了。

 

一月二日美股及台股還是偏弱,但是到了隔天(三日),所有憋下的悶氣都一吐為快。在科技股領軍攻略下,美股扭轉近期頹勢,主要指數全面收紅。道瓊盤中一度上漲一%,最後上漲○.八%;標普五○○和那斯達克指數則結束連續五個交易日的跌勢,分別上揚一.二%和一.八%。

 

科技股是當日焦點,二四年的大明星輝達一扭頹勢,上漲四.五%,特斯拉飆升八.二%,微策略(MicroStrategy)堅挺十三.二%,去年曾跌了一大跤的美超微(Supermicro)飆漲一○.九%。「科技七雄」中只有蘋果走勢偏弱,小跌○.二%。

 

牽引台積電走向的ADR上揚三.五%,再加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直叩三十三元大門,所以台積電星期一(一月六日)開盤趁勢翻越一一○○元大牆。

 

不過通算下來,跨了年的那一周,道瓊周跌○.六%,標普和那指都下跌約○.五%,股市的疲軟也意味著資本巿場優良傳統的「聖誕行情」,未能實現。

 

不過,這也正表示現在是典範轉移的時代。過去對資本市場的股市和債市經驗,恐怕不適用未來的投資決策。

 

二五年開春的前兩天,美股就有戲劇化的演出,讓人想到過去兩年美股都以超過二○%的漲幅,打敗市場的預測,也擊敗過去股市五十年來平均九%的漲幅。另一方面,一般市場分析師引頸企盼的債券市場,卻給了投資人極差的投資報酬率。

 

所以,投資不是薛西弗斯,也不是一直在同一座山峰上上下下,而是在征服山嶺後,邁向另一個挑戰。過去兩年和未來一年,是新典範發光發熱的時代。以管窺天,一月三日漲幅逾二%的股票和其他投資工具,都是二五年值得期待的耀眼明星。有誰?台積電、輝達、比特幣、特斯拉、Oklo、DXYZ都是。

延伸閱讀
社會企業vs.全球風險
社會企業vs.全球風險

2018-02-07

社會企業的透明與信任
社會企業的透明與信任

2017-12-14

社會企業需要的成長策略
社會企業需要的成長策略

2017-11-16

社會企業家的媒介平台
社會企業家的媒介平台

2016-07-21

他讓穿上TOMS 潮鞋的三八○○萬人變成天使 麥考斯基 全宇宙最相挺的社會企業家
他讓穿上TOMS 潮鞋的三八○○萬人變成天使 麥考斯基 全宇宙最相挺的社會企業家

201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