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十月五日撤銷第一批政治受難者的有罪判決,交出首張成績單,隔天,主委黃煌雄隨即去職;內外交迫的促轉會如何走下去,為受難者及家屬撥雲見日?
一九五○年的「青島東路三號」,約今台北喜來登大飯店所在地,是當年的軍法處看守所,五○年代許多人在此不安地等待判決。二○一八年十月五日,同一地點,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舉辦「平復司法不法,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白色恐怖、二二八受難者與家屬在長長名單中,找尋著熟悉的名字。
這是促轉會五月底成立以來第一張成績單,為一二七○名威權時期遭不當判決的受害者,撤銷刑事紀錄。總統蔡英文代表政府致歉:「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這一天真的來得太晚,但來得晚,總是勝過永遠不來。」
高齡九十八歲的二二八受難者代表鍾逸人致詞時說,當年喜迎「祖國」,卻遭到蔣介石派部隊及官員欺壓,才組織「二七部隊」保護家鄉台中。他強調:「我並未犯法!」並感謝蔡英文著手處理。
這段話道出轉型正義對受難者的重要性,「國家」道歉認錯、還他清白之身。然而,促轉會在過去一個月被冠上「東廠」(特權情治單位)之名,讓好不容易啟動的轉型正義之路,顯得崎嶇。
爆料延燒 正副主委相繼請辭
據了解,儀式原定在十二月的國際人權日舉辦,不料上個月傳出副主委張天欽在內部會議中失言,打亂了節奏,也將促轉會內部分歧搬上枱面,更讓在野黨大作文章,成了選戰中互相攻訐的題材。
前副研究員吳佩蓉九月中向媒體爆料,指張天欽點名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是轉型正義最惡劣的例子」、「如果沒有操作很可惜」,自貶為選戰打手,各方炮火射向促轉會,也讓轉型正義的正當性被四起的硝煙所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