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英國牛津大學電子材料碩士的學位,會選擇進半導體廠工作,吹冷氣、年薪數百萬元;或是,扛下「履歷表空白」的代價,上山種菜,頂著烈日,卻仍然可能養不活自己?
現年三十六歲的淡水德安居有機農場負責人陳韋宇,選擇了後者。
牛津碩士務農,作法當然和其他人不同。他不只在淡水山上種出一公斤批發價千元的歐洲有機芝麻葉,更把自家的溫室,當成晶圓廠一般地看管、經營!「這座溫室,就是我的晶圓廠!」陳韋宇爽朗而篤定地這麼說。
七月炎夏這天,來到他在淡水的有機農場。火傘高張,就算是樹影婆娑,蟬聲如流水般在空氣中嘩啦啦淌著,但是仍然沒能稍減地上的熱氣蒸騰,還沒到溫室,我們就被烈日逼出汗水。
選定栽種歐洲有機菜 搶攻台灣未開發市場 當開路先鋒
「每個人都說,有冷氣你不去吹,竟然跑來這邊務農。」外表斯文的陳韋宇,一開口就霸氣十足,「但我的個性就是喜歡從無到有,別人愈看不起,我就愈想把它做出來!」
為一圓自己從小的創業夢,陳韋宇在就讀成大材料系大一時,就積極準備留學考試。但人在歐洲,反而看到台灣農業發展的機會,於是返台創業。
走進溫室,一株株蔓生的芝麻菜,碧骨翠葉、生機勃鬱。這些身價昂貴的高檔食材,正來自他口中「從半導體產業學到的競爭思惟」。
半導體產業很抽象,向半導體學到的經營心法,更是讓人摸不著頭緒,於是,陳韋宇從最簡單的部分開始舉例:「就像晶圓廠的製程,有四十奈米、二十八奈米、十四奈米……你現在要拚哪個製程?不是大家已經有的,而是業者口中所說的下世代製程。」六年前回台,他很清楚自己要種的,是「市場愈來愈需要,但現在還沒人肯花力氣研究的作物。」
經過研究,陳韋宇發現,家族所在的淡水山區除緯度偏北,又因靠海,空氣帶有潮溼水氣,氣候接近法國布列塔尼(Bretagne),適合種植歐洲蔬菜,所以一開始便選定高價的芝麻葉當作他的「四十奈米」開路先鋒,「我不去種台灣菜,這是國外帶回的養分。」
種植有機蔬菜,同樣採半導體思惟。「每樣農作物需要的水分、溫度都不一樣,這也很像半導體,不同產品需要不同製程,我會根據每樣植物摸索特性。」如同寫論文的文獻回顧訓練,他懂得先從歐洲既有的種植文獻,學習相關know-how。再隨淡水的微觀氣候不斷改進設備、水分、土壤和肥料,逐步累積技術。
以實驗精神種菜 好品質讓主廚變主顧 年收破百萬
牛津的嚴謹學術訓練,更讓他篤信「要做,就要做到最好」(The best or nothing)的精神。務農之初,他就想做到歐盟有機認證標準,肥料、資材都必須有機,這是最基本。
對於肥料,不但堅持有機,還用了比一般含動物糞便的有機肥,貴上二到六成不等的「全植物」有機肥,「就是要杜絕一切可能蘊含抗生素、生長激素或重金屬的可能因子啊!無塵室裡不就是這樣嗎?不容一絲雜質。」而為解決病蟲害問題,更採購加拿大進口,一桶五公升就要價三五○○元,價格是一般農藥十倍的最高等級防蟲精煉油。
不只如此,要改變土質、增加肥沃度,過程中,陳韋宇也不惜成本使用德國專門用來栽培幼苗的培養土。如此費工的原因,來自於他的材料專業,原來,這款培養土因為蘊含蛭石、珍珠石等多孔材料,能讓土壤兼顧保水和排水的特性。
用知識種菜,加上歷時兩年的反覆實驗,高品質芝麻葉的種植進度雖慢,但在二○一五年,總算有了初步成果。
「品質非常好,他的有機菜經過高規格把關,都是我要的,這些食材讓料理擁有更高質感、更多風味。」曾在法國住十五年、目前在台北經營私廚餐廳的安娜法蘭法式蔬食主廚安娜,這樣讚美陳韋宇。包括安娜法蘭在內,台北至少有六家知名異國料理餐廳,都是陳韋宇的固定客戶,有機芝麻葉每月銷量約一百公斤,不只讓他的農場去年開始獲利,個人年收也破百萬元。
只不過,陳韋宇不是沒有付出代價。農場保守估計共投資逾三百萬元,其中兩百萬元是向父母借來,但做有機栽種前一到兩年都是賠錢,家人不斷暗示他竹科半導體廠有很多工作機會:「一般上班族,隨隨便便,收入都比在這曬太陽還高。」
競爭有底線才能創價值 寧願不採、放到爛 也不降價搶客
一六年,好不容易等到品質達標,向餐廳客戶敲門時,挫折卻接連上門。
曾經,數度吃閉門羹的他,不惜自貶自家有機芝麻葉身價,比照市面植物工廠水耕或慣行農法的產品售價,降價三成到一公斤七百元求售,只為了讓主廚試一試自家有機芝麻葉。沒想到價格調回原價後,訂單就跑了。「他們拿水耕作物的價格跟我殺價,為什麼不說我是進口有機種子、用德國培養土、加拿大頂級精煉油……。」直到現在,陳韋宇談起客戶對在地農產品價格的刻板印象,仍然有些情緒。
還有一次,知名飯店主廚上門洽談合作。為了這筆訂單,他趕緊擴大栽種面積,沒想到心急下,整地時不慎被機器傷到腳,受傷一個月,最終又因對方想要更便宜的價格,生意沒做成,委屈只能自己吞下。
為證明台灣農業並不悲情,陳韋宇頂著牛津碩士學歷,回台種歐洲有機蔬菜。
(圖片來源/陳韋宇提供)
「價錢談不好、沒賺到錢,寧願打掉不出貨。」說這話時,陳韋宇雙眼澄明,「有一千元的不做,為什麼要做七百的。我們也要學會,不是所有客戶都是我們要接的客戶。」
他在這幾次的教訓中體認,如果一開始接受低價,客戶會認為永遠有殺價空間,自己也愈來愈沒有成就感。也因此他決定,哪怕整間溫室的芝麻葉不採收、放到爛,都得堅持價格底線。
好在,隨著他能做到有機芝麻葉全年不斷貨,且品質穩定,加上產地就是消費地,一早採收,當天新鮮直送的優勢,一個個識貨的主廚出現了。當「有訂單才規畫生產」的模式確定,一六年下半年,他的農場步入價量雙穩的正向循環,「我們不是跟人家拚低價,是要做出價值!」
有了經濟規模和獲利,陳韋宇接著把晶圓廠的競爭邏輯放大,開始布局下世代的作物製程,墊高競爭力。
芝麻葉後,他一七年選定下一個明星商品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番茄,「我起家是種芝麻葉,但現在也有人開始種,所以我開始往『下世代』走……。義大利番茄,現在別人連種子都還沒取得呢!」
其實,這是國外主廚給他的建議。受惠語言優勢,陳韋宇能直接與來自法國普羅旺斯、義大利托斯卡尼及西西里的主廚討論食材。他觀察,很多台灣農夫覺得種得大就是漂亮,其實有些食材若太大,口感反而會跑掉;又如採收時,選對時間才能讓食材口感和料理有最佳搭配,「我藉此不斷改良種植方式、味道、大小、精選品種,這是其他農場無法複製的優勢。」
儘管如此,番茄一次種植要歷時半年,之前沒種過義大利品種番茄的他,分別因肥料用錯、水分過多和滴灌設施沒有到位等原因,失敗了三次。「品種特別,台灣沒人種過、也沒人買過這種子,今年底會成功。」他透露,自己還有一個別人連想都沒想到的祕密武器:覆盆子,「這也是跟主廚討論的,台灣沒人種,但我知道,我種得起來。」
▲點圖放大
拓展零售新通路 計畫擴千坪 業績漲三成
一八年,德安居因有機芝麻葉的市場口碑發揮了功效,吸引台灣採德國「葛森療法」、也就是食用大量有機食材治療癌症的患者主動上門,購買有機蔬菜箱,一公斤萵苣五百元,這個零售價很漂亮,是一般市面萵苣的兩倍。
「葛森有機食材,一人一年平均要花二十幾萬元,台灣大概有一千多名病患,我們只要做到兩、三成,就能穩定成長了。」陳韋宇透露,台灣葛森療法的客戶除了願意用高價採購食材,更幾乎是百分百的回頭客,目前占農場一成營收,今年希望能提高到五成。為此,他正計畫把目前總面積二一○○坪的農場,再擴大一千坪,估計今年業績至少可成長三成,同時還要添購一台曳引機,用機器解決人力不足問題。
他下階段的目標,是做到台北知名餐廳都能用德安居的在地有機食材,讓消費者吃到好食材,幫年輕主廚獲得米其林肯定、替餐廳帶進更多國際客,進一步讓土地使用更少農藥、增加農民收入,甚至把自家產品外銷到歐洲,「如果在台灣,能把大家最不看好的農業做成功,會很有成就感!」
這位牛津碩士,不只要做就做到最好,還突破傳統,用半導體思惟管理溫室。他終於化灰燼為春泥,在最不為人看好的產業,種出了財富和希望。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