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二十年,美國最大殯葬集團SCI國際服務公司總裁到金寶山走訪,脫口而出:「這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墓園。」
前幾年,台灣有一位大型金控負責人生前自己到金寶山選地,他兩手扠腰,站在自己選中的墓地上,眺望遠方露出微笑說:「我很滿意。」
「那個景象永遠留在我腦海裡,那個微笑讓我們父子四十年來的努力,都得到了回報。」曹光澯說。
曹家是做建築出身的,踏入殯葬事業後,早年因為風水地理吃過很多苦頭。曹光澯說,一塊墓地,請十位風水老師來看,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說法,不知道要聽誰的,「最後我們都跟客戶講,建設好、景觀好、服務好,這就是風水好。」
年輕時留學美國,學的是廣告傳播,戴著一副復古邊框眼鏡的曹光澯,一身文人氣息。談起金寶山集團如何從一片荒地開發成現在綠草如茵的景觀墓園,他表示,希望用西式服務業的概念,打破過去殯葬業給人的負面形象──最特殊的是,老闆曹日章以及一百多位員工都住在墓園裡。
「剛開始大家很反彈,畢竟二十年前,很多員工連在金寶山工作都不敢跟別人講,更何況住在墓園內。」曹光澯說,父親不僅堅持這麼做,而且還將自己的房間設在辦公室地下三層的倉庫,那裡是最潮溼、陰暗的地方,走出門外,最近的墳墓就在不到十公尺處。
曹日章自己住地下室,但是給員工蓋的套房宿舍都有海景視野。沒想到,二十年過去,現在金寶山員工想住宿舍還得抽籤,年輕員工尤其搶著登記。

▲點圖放大
走自己的路 不求短期獲利成長
提起墓園現代化,金寶山可以說是祖師爺,跟同業最大的不同在「理念」。曹日章認為,金寶山敢大手筆投資藝術品美化墓園,一方面是因為公司沒有上市,沒有「追求短期獲利成長」的壓力;另一方面,他自己很早就已經想好未來十年、二十年的計畫,不隨波逐流。
過去四十年來,金寶山的塔位只賣給使用者,不銷售給投資者。曹日章認為金寶山的產品不該用來轉賣圖利,因此前幾年台灣颳起一陣塔位投資風,唯獨金寶山在這場炒作中缺席。
不少同業將賺到的錢透過槓桿到處投資,或到資本市場掛牌,取得公眾資金;相較之下,曹日章堅守兩大原則,一是金寶山不上市,二是不借錢。因此,金寶山只能利用賺的錢再投入墓園開發,規模從原本的二十公頃,一點一滴擴大,如今已擴大為一百二十公頃。
曹光澯說,殯葬儀式的意義是紀念生命,是人類有史以來就有的行業,只要有人類,這個行業就不會消失。他認為,紀念生命的動機恆在,紀念生命的方法卻可以不斷改變,因此他不斷思考要如何創新。
早年,金寶山致力提升硬體設備,但近十年已轉向軟體服務,服務內涵也不斷創新,例如,透過視訊,由金寶山派專人在墓地現場代客祭拜,客戶則可在家裡同步舉行儀式。
尋求永恆 文化與藝術是答案
經營生命產業,讓曹日章不斷追尋具有「永恆」特質的事物,文化與藝術,就是他的答案。
一九九七年,正式落腳中國廣西桂林的「愚自樂園」,被稱為是曹日章的一場「藝術大夢」,當年被同業看衰的決定,如今已開花結果。二○一三年,愚自樂園吸引法國知名度假村Club Med合作,在愚自樂園原有的山水藝術元素裡,加入國際級旅遊度假設施,轉型為地中海俱樂部度假村。
時間回到一九八六年,曹日章由美國飛去中國旅遊五個月,從海南島一路玩到北京,一邊遊覽也一邊尋找適合開發的土地。有別於其他台商著眼中國廉價的勞力,他看見西安的文化資產爆發力,讓他開始思考投資計畫。
曹日章決心深耕中國,一開始鎖定陝西千年古都西安,圈了一大片地,準備簽約之際,朋友提醒「西安古文物多,開挖風險高」,於是曹日章又考察了昆明、桂林、上海、青島、大連幾個城市,最後決定以桂林為開發根據地。
桂林土地貧瘠,當時人均所得不高,一位來自台灣的商人願意拿著錢來投資,當地政府展開雙臂歡迎,「愚自樂園」的開墾就這樣展開。
直到○八年,曹日章因年歲漸高才回台灣,換成兒子曹光澯赴當地蹲點十年。這前前後後三十年間,曹家開發中國土地卻不是為了做墓園,父子一心一意只想做文化藝術。
「我們喜歡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鑽得很深。」從曹家父子接力開發中國市場,父親先待了二十年,兒子再待十年,就可看出兩人是用同樣的信念在經營金寶山;每每談起這件事,外人總是豎起大拇指佩服他們的精神。
理念無價 「金寶山沒人買得起」
金寶山目前的股權結構,曹家占九三%,其餘為部分親戚與員工。經營上,只要賺了錢就將資金再投入金寶山,正因為很早就定位墓園藝術化,順利切入金字塔頂端市場。
金寶山的理念,一度吸引美國殯葬服務龍頭SCI上門尋求合作機會,甚至提出兩家公司可以換股合併的條件;市場上也傳出,龍巖的李世聰曾經開口表示想要合併金寶山。對此,曹光澯不願正面回答,只淡淡地說:「金寶山的價值沒人買得起。」

▲點圖放大
被動行銷 頂級客戶傳口碑
金寶山墓園的文化藝術定位策略,吸引了不少頂級客戶,讓他們在生前還很年輕的時候就購地。頂級客戶除了國巨集團陳泰銘,據了解,今年四月才剛買下籃網隊四九%股權、第一位成為NBA籃球隊老闆的台灣人──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蔡崇信,也為家族在金寶山選購了一塊風景極佳的墓地。
不同於國內其他殯葬業者建立大批銷售部隊衝刺業績,金寶山幾乎不打廣告、不主動行銷,如此反而讓客戶願意介紹更多客戶上門。據了解,台北市仁愛路豪宅「帝寶」的住戶,當中有八成是金寶山的客戶;金寶山員工私下透露,與其問有哪些名人長住金寶山,「不如問台灣有哪些名人沒有在金寶山。」
「我唯一的心願,是有一天樹立起殯葬行業從業人員的形象與地位。」曹光澯感嘆,四十年前,父親以建築工程師身分轉行經營殯葬業,遭遇的挫折與艱辛是外人無法想像的,最大的困難就是「讀過書的人都不願意進入這個行業」,因此無法有效提升人力素質。
這幾年,曹光澯立志要做東方的SCI,拚到亞洲最大的殯葬業龍頭位置,而隨著國人愈來愈重視殯葬公司的品牌知名度,顯見殯葬業這幾年確實也成功改變了形象。
自嘲父子在殯葬業當了四十年的傻瓜,在別人一路看壞聲中不斷在細節下功夫,曹光澯談起一路走來的經營過程,一切彷彿已雲淡風輕,說著說著嘴角微微上揚,可看出這位廣告才子的接班路應該已上了軌道,目光已落在下一個階段的藍圖上。

(圖片來源/金寶山提供)
曹日章
出生:1935年
現職:金寶山集團創辦人
學歷:台北工專土木工程科
經歷:監察院審計部審計員
曹光澯(首圖)
出生:1959年
現職:金寶山事業董事長
學歷: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
經歷:金寶山副董事長、新藝術國際科技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