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李世聰一直很有興趣的私人飛機租賃事業,開始真正落實籌備,這也是他首次和賴英里共同投資的事業。他找來前華航董事長趙國帥主導,未來要著眼國內登記的二十多架私人飛機,以及登記在海外、估計也有二十多架的私人飛機市場;「聰里」兩人對高資產、高端的服務業都很有興趣。

傳高價搶租六福皇宮舊址 一圓飯店夢?
此外,今年四月,六福集團宣布六福皇宮歇業,租約到今年年底止,房東國泰人壽正在市場積極洽談下一位可能的房客;據了解,這座位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黃金地段上的飯店,許多飯店業者都有意爭取成為下一位房客,但其中只有一位競爭者,「沒有飯店經驗」、卻開出「很優渥的租金」,據聞就是李世聰。
有人解讀,這是他為過去經營寒舍有成的賴英里出面搶租,但其實李世聰原本就對飯店業很有興趣,過去就曾經差一點要經營五星級飯店。
因為目前龍巖手上最值錢的土地之一,就是位在南港車站旁的一塊一千七百多坪土地,原本龍巖已打算要興建成銀髮族的高檔飯店,直到最近才改變規畫,表示因為「看好未來增值潛能」,因此可能另有考量。最後會不會連同六福皇宮的承租,一併再圓「聰里」的飯店夢?還有待觀察。
從逃過死劫、戀情枱面化,到可能跨足飯店業,李世聰的生命在最近一年多來發生巨變,一舉一動都備受市場高度關注。
但事實上,這位理著三分平頭、臉上有著一股銳氣的台灣殯葬業大亨,是台灣資本市場近幾年最新竄起的富豪之一。他和寶佳集團少主林家宏,恐怕是這幾年占據財經新聞版面最多的兩位人物,兩位共同的特徵都是手握驚人的數百億資金,輕輕掃過之處,都要掀起千層浪。只是林家宏的寶佳集團是以建築房產起家,而李世聰則是經營一般人不想碰的陰宅,賺到如今驚人的財富。
龍巖於一九九二年成立,這幾年雖也在桃園、高雄等四處掠地,但其實龍巖的最大本營、也是李世聰財富的聚寶盆,就是位在新北三芝白沙灣的「真龍殿」。
這座高達二十層、在九○年代就以SRC鋼骨結構建造,前後蓋了十年之久,才在○二年完工的真龍殿,裡面總共可以放置多達三十八萬個塔位;這個數字,相當於一整個三重區人口數,而李世聰所有的財富,也就從這裡開始。

▲點圖放大
本業太好賺 一座真龍殿攢進幾輩子財富
有殯葬業人士估算,如果每個塔位平均單價以三十萬元計,三十八萬個塔位就是一一四○億元。對照當時真龍殿完工之初,龍巖對外宣稱真龍殿的建造成本是五十億元,就算加上土地取得成本,龍巖在九二年以八.五億元買下這塊地,這筆生意簡直太划算。
自二○一一年起,龍巖財報上的毛利率不曾低於六○%,去年(一七年)的毛利率接近七五%,難怪李世聰的財富能夠在這幾年縱橫商場。
前幾年,台灣掀起一陣靈骨塔位的炒作風潮,塔位不僅是作為身後的安置之用,還可以拿來投資獲利,「第一個帶動這股投資風氣的是北海福座,但真正將其發揚光大的則是龍巖。」一位資深殯葬業業務員表示,真龍殿的塔位,一年賣得比一年貴,讓早期買的客戶覺得自己賺到,轉賣也可以賺錢。
龍巖去年全年營收大約五十一億元,但真龍殿所有塔位就可以賣一千多億元,換句話說,如果不談成長,光是一座真龍殿,就可以讓龍巖維持二、三十年的營收不成問題。
但龍巖的主要營收不只賣真龍殿的塔位和墓地,另有約三分之一來自於生前契約的販售,這部分也是龍巖的強項。按照目前《殯葬管理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所有生前契約收受價款的七五%,都要交付信託業者監管;目前龍巖在彰化銀行信託帳戶裡的金額,已達九十六‧四億元,占國內全部「生前契約信託基金」的七二%之多,可見龍巖在生前契約市場的市占率之高。
因此在龍巖的官網上,可以清楚看到龍巖的經營像保險公司一樣,從北到南的營業處就有四十八個之多,這些營業處的業務員主要販售生前契約和塔位,生前契約每份金額約在十到三十萬元間不等,而塔位也依照位置、樓層有不同的價格,從二十萬元到一百萬元都有。
腦袋靈活的李世聰,短短幾年之間,主要靠著賣一座真龍殿的塔位和生前契約,就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不僅成為台灣最大的殯葬業者,○六年龍巖還借殼大漢建設,順利上櫃,成為兩岸三地第一家掛牌的殯葬業者,更為自己賺進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驚人財富。

李世聰個人的投資公司,都藏在天母這棟神祕的小豪宅裡。(攝影/吳東岳)
交友圈從夜店咖 變金控、財團負責人
有了錢,李世聰開始在市場上呼風喚雨,交往的朋友也從早期外界傳言中經常出入夜店的朋友,越來越往高處爬。例如,他和中信集團辜仲諒就是莫逆之交,前年中信金控險遭潤泰集團尹衍樑狙擊,經營權差點不保,情急之下,中信金控大股東辜仲諒拜託李世聰幫忙買股票,鞏固經營權。
更早之前,一二年原本辜仲諒、台塑總裁王文淵、台產董事長李泰宏的團隊差一點買下壹傳媒,當時辜仲諒為了降低手上原本持股,才能合乎「產金分離」原則,也是臨時拜託李世聰買下十四%持股,雖然這個交易最後未能成局,但辜、李兩人好情誼可見一斑。
他也和好友一起投資餐廳,台北市建國北路一段上的知名粵菜餐廳「喆園」,他和李泰宏等都是股東,兩人從壹傳媒的交易到餐廳都合夥,也是好友。
隨著財富迅速累積,他交往的對象早已都是大型金控、大型財團的負責人,當年那個留著山本頭捲髮造型、帶點日式土味的李世聰已不復見。

▲點圖放大
金融殿堂鍍金 殯葬大亨脫胎換骨
此外,李世聰近年也同時透過龍巖和個人投資公司,多面夾擊,插旗彰化銀行,最多時持股據傳近十二%,市值將近二百億元,引來金管會高度關注。如今雖然降低持股,但枱面上也仍有近七%的股權,市值一百多億元,不僅卡住台新金控合併彰銀的大計,李世聰自己也順利進入彰銀董事會,從過去被外界認為有些難登大雅之堂的「殯葬業者」,完成鍍金,一躍正式進入「金融殿堂」,成為彰銀董事。
或許因為錢太多,和寶佳集團林家宏一樣,如今每逢市場上傳出重大交易,就會有人點名買主可能是李世聰。例如最近的中嘉交易案,李世聰也是名列出價買主團隊之中,他和大豐有線、西華飯店少東劉恆昌等組成團隊提出議價,但最後還是失之交臂。
李世聰多次購買媒體未果,前有壹傳媒、後有中嘉案,顯然這位新富豪對跨足媒體有著濃濃的興趣。
「阿聰書讀得不多,殯葬業過去又是被人瞧不起的行業,他很想脫胎換骨。」一位過去長期與他熟悉的友人說。
但李世聰個性粗獷,許多小地方還是流露本性。他曾在幾年前傳出婚外生子,但不像別人遮遮掩掩,他反而大方地在公司內廣發彌月蛋糕給許多員工,大家一起分享老闆的喜悅,許多員工對此也見怪不怪。而他的一位朋友也說,在「對外交友」這一塊,「他是拿到嫂子允許金牌的(意即得到太太的私下默許)。」
「他的女兒掌握股權、兒子今年起擔任龍巖董事,這些都不受『聰里戀』影響。」根據本刊調查,雖然李世聰在外花花草草的傳言不少,但名下重要的個人投資公司,包括投資彰銀的成昌投資、李氏投資、李記投資等,都是由李世聰自己、妻子劉萍、姊姊李淑容擔任董監事,這些公司全登記在天母一座獨棟雅致的小豪宅裡。「太座主權在握」並沒有改變;而李世聰一位友人說,在「聰里戀」新聞曝光後,有一次李世聰和朋友聚會,他也大方地說:「我不在意外面的新聞報導。」
不在乎外界的眼光,但在公事上,他卻是魄力十足,而且頗有自己一番定見。
李世聰畢業於北市內湖的恕德家商,他自覺書讀得不夠多,因此很願意虛心向外取經;例如龍巖內部有個很有名的備詢大會,每季舉辦一次,所有一級主管都必須上台接受業務員質詢。他經常找來外界他敬佩的企業界好友,和他一起坐在台下,檢驗龍巖的高階主管。

▲點圖放大
龍巖高管學經歷漂亮 公司治理高規格
因此,當殯葬業還在被外界冠上「黑白兩道」的負面印象時,李世聰起用的龍巖高層主管,各個都有漂亮的學經歷。例如去年接替他擔任龍巖董事長的劉偉龍,就是台大法律系畢業,在李世聰身邊已經待了二十多年;目前擔任龍巖財務長的詹淑娟,則出身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劉偉龍和詹淑娟都是學有專精的人才,也是李世聰身邊重要的左右手;前者負責掌舵衝鋒陷陣,後者幫他穩穩掌握財務狀況,讓龍巖始終維持穩健成長,而李世聰自己也樂得可以充分授權。
對於殯葬以外的專業,他也是充分授權經理人。例如他剛成立的騰達航空,目前董事長是曾任華航總經理、董事長的趙國帥,其實兩人過去僅止於認識,並未深交,但他經人引薦就全權授權,不太過問。又如更早之前,二○○○年時,龍巖董事會就設立獨董制度,曾經請來文化部前次長楊子葆擔任獨董,在當時就成立審計委員會,但李世聰和楊子葆更是完全不認識,只是經人介紹,他就願意移樽就教。
先前曾經有一位龍巖的董事對本刊說,李世聰在賺到人生一定的財富之後,就確立目標:要讓龍巖作為台灣殯葬業的領導品牌,因此他不以現有的殯葬業營運模式為方向,直接學習國外的許多作法,確實也給國內殯葬業帶來許多進步與衝擊;另一個重要的差異化,則是一開始他就決定,在公司治理上比同業更早建立制度,藉此拉大和同業之間的競爭距離。
李世聰在龍巖內部上的經營管理,很上軌道;但這幾年在商場上的進出翻騰,卻引來正反兩極不同評價。
商場翻騰 合夥人評「他很殺」
「他很殺,而且往往要全盤都拿。」一位曾經和他共同投資的合作夥伴說,有一次,他揪人共同投資一檔股票,隨著股票越買越多,當然也越買越貴,但買到股價高點時,他竟然還趁勢倒給對方一點,事後氣得當事人發誓,再也不和他合作。
和李世聰曾經合作、後來破局,最後連朋友也交不成的,其實不只一、兩位,但他獨特的個人風格,又挾著大筆資金的威力,以及龍巖越來越讓人不敢輕忽的商場實力,在現實商場上,仍是許多人追捧的對象。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每年大約有十五、六萬人死亡,平均每人的殯葬費用若以四十萬元計算,一年殯葬業的商機就有六百億元;去年龍巖的營收約為五十一億元,市占率約為八%,這已經是台灣史上單一殯葬業者最高的市占率。但因為產業的特性,要再上升有一定難度,李世聰當然早就看穿這一點,因此這幾年龍巖已把眼光看向對岸。
李世聰在一二年就動念到中國發展,直到一六年底,才在溫州正式取得六七○畝(約十三萬坪)地的五十年地上使用權,累積到現在的投資額,超過二億元人民幣;但目前距離可開始販售塔位或墓地、正式創造營收,顯然還有一段路要走。
事實上,在決定投資中國之前,外界都很不看好,連龍巖內部也有主管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但凡事尊重團隊的李世聰,唯有在這件事上力排眾議,堅持一定要做。
「他心裡最大的夢想,其實是成為兩岸三地第一大的殯葬業者。」友人說。到底龍巖在台灣的成功經驗,能不能協助李世聰在對岸開出漂亮的成績,讓李世聰的夢想成真?這位一生驚歎聲不斷的殯葬王,恐怕很難用常理預估。

▲點圖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