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黑布縫國旗 蒙眼操軍槍 蘇祈麟10年血淚告白

黑布縫國旗 蒙眼操軍槍 蘇祈麟10年血淚告白

陳亭均

自我成長

攝影/陳永錚、圖片由三角鐵影像工作室提供

1122期

2018-06-21 11:05

在世界儀隊錦標賽奪得滿場喝采,蘇祈麟為撒手鐧取名「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名字「中二」,卻藏了10年裡笑中帶淚的辛勤付出。

 

中華民國海軍儀隊上兵蘇祈麟壓低了身子,將M1步槍往空中拋出,快六公斤的槍身,在他腦門上疾勁地旋轉了三圈半。他將身體向側邊急跺幾步,緊接著轉體一圈半,雙手再向身後猛探,準備把落下的槍接入手中。

 

蘇祈麟

絕技讓國際看見

靠著一手操槍絕技,蘇祈麟讓「台灣」在國際賽事上大放異彩。

 

蘇祈麟

 

蘇祈麟

 

橫練「氣功炮」轟向世界 台灣之光也挫折、失敗過

 

從小蘇祈麟就覺得自己是漫畫《七龍珠》裡的賽亞人王子「達爾」,自然要橫練出一兩記「氣功炮」之類的撒手鐧。他在比賽裡耍的這招,正是他苦苦磨出的「大絕招」,被他稱作「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名字取得有些「中二」(青春期特有價值觀,泛指自以為是的人或行為),但這手功夫絕不含糊,站在「世界儀隊錦標賽」(WDC)賽場上,即使與去年冠軍使出的槍法相較,這招都還得難上幾分。

 

一旁觀賽的蘇太太柯鋅緹盯著丈夫,心臟都快跳了出來,林洧丞、蔡品洋、姚榮軒這些哥兒們和翻譯姚宇凡也全屏著氣,就連其他外國選手都捏了把冷汗。他們非常清楚,最在乎這場比賽成敗的正是蘇祈麟自己。

 

然而這招數難度高,失誤率也高,槍落下的速度快,他前晚又太緊張,指掌還有些僵硬。M1步槍就這麼破風急墜,蘇祈麟竟沒能接著。

 

重力加速度,槍直衝著蘇祈麟背上狠狠擊落,在此之前,他已經失誤過一次,這會兒「大絕招」又失手,夥伴們知道在場上的他,身上帶著長年累積的大小傷,淚水早已在眼眶裡打轉。美國佛羅里達州戴通納海灘的海洋中心場館鴉雀無聲,呼吸聲和心被撕裂的聲音卻響若雷鳴。

 

這兩次失誤發生在五月的「世界儀隊錦標賽」預賽上,回想起當時賽況,蘇祈麟他們都還餘悸猶存。

 

家境中落被退學又休學 摔角摔出TWT新人王

 

後來的故事大家就很清楚了:即使預賽失誤了兩次,蘇祈麟還是穩住陣腳,擠入八強決賽,在決賽,他完美地完成了「大絕招」,成為了國際賽事上,第一位穿著中華民國軍服表演的台灣軍人,奪下「世界儀隊錦標賽」殿軍和創辦人特別獎,他更在賽後大喊「I love Taiwan」,順理成章地被國人封為「台灣之光」,連總統蔡英文也接見了這位少年英雄。

 

然而,抽掉「台灣之光」這種造神的光環,蘇祈麟其實「人性」得多,細看他的真實生命,那絕不是一尊被「封聖」的紀念碑,它反而是一種五味雜陳的東西,裡頭挫折、失敗的成分,比耀眼的成功還濃郁得多,也誠懇多了。

 

「我其實不認為我是台灣之光……」,蘇祈麟搔搔腦袋說,就像他在臉書上寫的「有多少人知道,決賽的最後一句 I love Taiwan,吶喊出來的,不只是我對台灣的熱愛而已,這句話,包含了這十年來所受的一切及努力。」我們約他專訪,他非得帶上柯鋅緹和所有夥伴,他很清楚,沒這些人和故事,他什麼也不是。

 

「從小,我就覺得我沒自己選過人生。」蘇祈麟很老實地承認,他今年二十八歲,大半輩子的人生卻都在摸爬滾打,甚至迷航浮沈。國中時,家境原本不錯的蘇家,因經營的工廠被人給倒了,父親遠赴中國工作,母親也忙著上班,蘇祈麟沒人管,整天打架、逞血氣之勇。「我還曾經把人家的手打斷,讓我媽媽帶水果去道歉。」現在的蘇祈麟,看起來或許就是個陽光大男孩,但他靦腆地笑說:「那時候的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驕傲』!」因為打架,他被桃園光啟高中退學,轉學到成功工商,書沒讀完又休了學。

 

他當時很天真,「我想要靠國中學歷,就領到高收入,達到高成就!」蘇祈麟還沒練槍前,曾經在王品集團做到儲備幹部,甚至曾經打過TWT(台灣摔角聯盟)摔角比賽,當過二○○八年TWT新人王。他像個熱血笨蛋又繼續說,「摔角就是要正面迎擊!跟操槍一樣,人家飛過來,你要接住!」

 

調出當年影片,當年號稱「王者獵人」的蘇祈麟善用的絕招,不是什麼「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是「究極IIKO」和「脊椎破壞+IIKO」,他總穿著一條黑色緊身膠內褲,後頭印著羅馬數字「II」。一旁的兄弟林洧丞、蔡品洋都笑到岔氣了,蘇祈麟卻很大方地談著「黑歷史」,他知道沒那時的他,不會有現在的自己。

 

蘇祈麟

▲點圖放大

 

操槍找到人生目標 死守夢想窮到阿公救濟

 

十九歲時,蘇祈麟入伍並加入空軍儀隊,他終於找到自己這輩子的目標,「我覺得很奇怪,操槍有一種魔力,會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儀隊訓練從基礎體能到頂著酷暑的操演,都非常磨人,但即使汗流浹背、全身是傷,蘇祈麟卻發現,他竟能將全心全靈灌進手中的步槍,找到活著的意義,從此開啟了他近十年的操槍路。

 

當兵一年後蘇祈麟退伍,但他仍希望能以操槍為業,林洧丞、蔡品洋這群也是儀隊的死黨,成為他最好的後盾。然而創業沒那麼簡單,他們先加入了操槍團體,後來離開,自己成立操槍隊,卻處處碰壁。「台灣沒這個市場,我們要開發客源,但花錢卻比賺錢多!」

 

最後同伴們都找了別的活兒幹,蘇祈麟卻死守著操槍夢,每天出門,卻沒工作可以做,「那時候我在房間裡很難過,一個人哭,有天我阿公敲門進來,拿三百元給我說,『你還是要吃飯啊!』」在這種狀況下,蘇祈麟幾乎萬念俱灰。

 

「想到那個時候,我真的會發抖……。」他說自己像達爾一樣不服輸,當時卻幾乎舉了白旗,「有一天我躺在沙發上,突然像是有個聲音在耳邊告訴我,去頂樓跳下去,一了百了。那個聲音聽得人好舒坦,我好想去死!當意識被拉回現實時,我覺得我好痛苦,受不了!」他打了電話給蔡品洋,蔡品洋說:「我不想失去你這個朋友!」

 

「那時,我領悟到一件事,我過去看到新聞報『自殺』,都很白目的說『自殺什麼!白痴!』但當自己走到這步,就了解人們需要活下來的希望!」他和蔡品洋約見面,兩個大男生抱在一起痛哭失聲。

 

蘇祈麟

 

摔角擂台上的冠軍 抱著「被狂毆也要挺住」苦練絕招

 

於是蘇祈麟寫下了未來的「五點」目標,他要「成為台灣槍法最強的男人」、要「把操槍賺來的錢,一半捐給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或動物」、要「教孩子們自信、自律、專注、樂業、堅持、克服恐懼」、要「用這把槍、這門技術出國去比賽,讓別的國家、更多國家看見台灣,為國爭光」、要「栽培更多選手出國比賽」。

 

他決心再次入伍,進入海軍儀隊,在儀隊拿過兩次國內比賽冠軍,再次從失敗中站起來。就像曾經站在摔角擂台上的他,即使被狂毆,一樣要挺住,繼續喊出「脊椎破壞+IIKO」之類的口號,他笑嘻嘻地說:「所以,那段摔角的經歷,跟我的操槍很有關係!」

 

「台灣之光」曾改過四次名字,人在不幸的時候,總得想點解套的方式,改掉自己的姓名大概是其中之一,好長一段時間,蘇祈麟活得不大順遂,日子過得磕磕絆絆的,所以他常改名字轉運,然而當他決定將名字改成「蘇祈麟」時,卻不是為改運,而是下了個堅定的決心。

 

他和蔡品洋當時在鶯歌一間天地廟改了名,裡頭師父告訴他,處事要超然,要「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蘇祈麟聽完師父說的話,就暗暗決定,專注於操槍,不要被現實擊倒。原來這撒手鐧的名字背後,不只是「中二」,更有這段「故事」。

 

蘇祈麟在部隊中繼續苦練操槍,更和林洧丞、蔡品洋、姚榮軒他們一起把「美國儀隊錦標賽」訂定為目標。雖然在過程中並不順利,不過蘇祈麟早嘗過許多人生苦辣,在林洧丞開宮廟的母親幫助之下,集結了一些不具名人士提供的資源,夥伴們也各接庶務,美國行終於成行。

 

踏上一萬公里外的異地,蘇祈麟知道,自己必須扛起M1,扛起長久的夢想,也要扛起「台灣」這片土地的驕傲。

 

決賽時,M1步槍又在空中快速旋轉著,這次,蘇祈麟探手從背後接住了那把槍,緊接著,用黑布蒙上了雙眼,布上親手縫了張中華民國國旗貼紙。當他完成所有動作,有人拍手、尖叫,有人將手上的槍枝用力跺地,「不分種族、不分國界,所有人都為此刻動容!」很愛講垃圾話的蔡品洋此刻正色說。蘇祈麟接著說,「我要在台灣推廣儀隊錦標賽!繼續讓台灣被看到!這是我的目標!機會來了我要把握!」

 

其實,蘇祈麟就是這麼個單純的大男孩,有時天然呆得很可愛,據說,過去朋友跟他吵架,罵他「狗嘴吐不出象牙!」他沒聽懂,以為朋友在跟他玩繞口令,立刻回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但可能也就是因為這種單純,當他下了決心,就不會放棄任何一點機會。「台灣之光對我來說只是個虛名,我只是做我該做的事!」在「三界」、「五行」內外,蘇祈麟就只是蘇祈麟,很專注地記著自己的決心,把槍華麗地拋向空中。

 

蘇祈麟

出生:1990年

現職:海軍儀隊上兵

經歷:世界儀隊錦標賽殿軍、創辦人特別獎「Constantine H. Wilson獎」

學歷:成功工商

「我們不論在醫療體制、健康政策,與歐盟非常接近,值得擁有九十分的高分。可是若從民眾參與度來看,或許只能拿到六十分,」陳秀熙說,繳了稅收的錢,政府用這些錢去鼓勵、補助民眾做篩檢,可是大家似乎感受不到,「大家還是習慣,有病徵了再去找醫生。」陳秀熙搖了搖頭。

 

事實上,台灣的大腸癌預防篩檢成果,名聞全球醫學界。近年來,邱瀚模也常現身各大國際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受邀至亞洲各大學會示範大腸鏡檢查與治療技術,已是家常便飯。除了推動「預防大腸癌」的成果,其中最受國際關注的成果之一,是「台灣使用的糞便潛血篩檢,成本比起美國的大腸鏡檢查,所花費的成本來得更低。」邱瀚模說,透過簡單的潛血篩檢,就能及早篩出、早期發現,相較歐美(如德國、波蘭)都直接以大腸鏡檢查做第一線篩檢工具,投入成本相對可觀。

 

身為公衛推動大將,在以此為職志之前,陳秀熙念的是牙醫,他半開玩笑說,當時要轉換跑道,父母很不諒解。邱瀚模也有同樣經驗,「很多同僚也不解,為何不多做幾個檢查、手術」,反而走上一條漫長辛苦的道路。

 

一九九二年,陳秀熙拿到英國劍橋大學生物統計博士,回台後立刻投入教學,也開始深入社區,與地方衛生局合作,推廣整合式篩檢。在當時,這是非常新式的觀念與作法,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做公衛研究,做完就撤了」,陳秀熙卻堅持二十六年,且未曾歇停。

 

陳秀熙推廣地方篩檢,必須與地方政府、中央以及民眾打交道,比起在學術殿堂做專業溝通,他卻能「接地氣」的溝通,毫無違和感。邱瀚模說,「從老師身上,看到醫者精神的實踐。」

 

九九年,當時的基隆市衛生局局長陳耀德,主動到台大找陳秀熙請益,一套整合乳癌、大腸直腸癌、口腔癌、肝癌、子宮頸癌五項癌症,搭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三項慢性病的診斷套裝「闔家歡整合式篩檢」,被落實在基隆。這項富有人文關懷的研究,引起廣大回響,日後更擴展至台南的「行動醫院」及彰化的「萬人健檢」,對全台地方社區的預防醫療影響深遠。

 

○四年,大乳口(BOC)團隊成立,陳秀熙也是幕後推手。這個計畫,日後成為國健署最重要的癌篩計畫,在台灣此三大癌症的預防與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如今,邱瀚模成為BOC計畫主持人,他說,接掌計畫是醫療研究的傳承,「進化為團隊二.○版,我們像複製人(clone)一樣,要複製老師的精神。」他說,如果做不到傳承,就僅是成就一個人。

 

  • 大乳口:簡稱BOC,指乳癌、口腔癌、大腸癌篩檢資料庫處理及通報系統。

 

師生之情最高境界 將解惑學生變成傳道領袖人才

 

陳秀熙談到邱瀚模這個學生,「當年他來報考時,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為什麼,他努力做大腸鏡,卻還是看到這麼多人,仍帶著人工肛門!」當下,陳秀熙知道這位學生不太一樣,沒有一般臨床醫師有「見樹不見林」的毛病。

 

邱瀚模做研究很認真,連續十多年,幾乎每天半夜才離開醫院。相較一般醫生做出研究設計、評估、完成論文、通過升等,到成為台大醫學院臨床教授,多半需要花上十五到二十年,或是更久,但邱瀚模前後只花了十三年。

 

在同為台大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的李宜家眼中,從小受過日本教育的邱瀚模,「身上融合台、日最純粹的精神,也有非常日式職人的專注力『一生懸命』,以撲滅台灣的大腸直腸癌為中心思想。」

 

坐在一旁的邱瀚模,表情就像個學生,談起他心中的陳秀熙,「平常老師非常好,但有些事情卻是永不妥協。第一,做學問要老實,我們做的事攸關政策,不能在幾年之後,才發現研究分析有問題。第二,不能做出來的成果,只想到自己,沒有團隊。」

 

李宜家則形容陳秀熙做學問「有趣味」,多數人談到研究過程,大多是苦悶、嘔心瀝血的過程,但「在老師身上,可以感受到做研究的趣味性,以及強大的意志力,特別是對民眾有益,更能激發強大意志去努力完成,讓所有事情都圓融到連天上的星星都願意幫你」。

 

陳秀熙很喜歡帶著學生一起進社區,這位學院大老,在社區現場像個傳道士,在學術殿堂卻是不折不扣的嚴師。他說,當學生通過口試以前,或許會對他的嚴厲「恨得牙癢癢」,但通過口試的那一刻起,學生自此將獨當一面。回想他與邱瀚模十多年來的師生之情,「我最高的境界就是能將一個解惑的學生,變成傳道的領袖人才,邱瀚模就是成功的例子。」

 

窄頻影像技術

2007年,邱瀚模(右)率先引進窄頻影像技術,讓大腸鏡準確率從7成提高到9成,造福眾多患者遠離大腸癌威脅。

 

陳秀熙

出生:1961年

現職: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兼副院長、公衛碩士學位學程主任

經歷:台灣大學公衛學系系主任

學歷:英國劍橋大學生物統計博士、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

 

邱瀚模

出生:1969年

現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暨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

經歷: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祕書長、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

學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延伸閱讀
負債百萬咬牙苦撐十年  從洗車工變頭家
負債百萬咬牙苦撐十年 從洗車工變頭家

2018-06-20

10歲看懂民困國窮 小將軍比老子還聰明
10歲看懂民困國窮 小將軍比老子還聰明

2018-06-14

佇立於未竟之路 美麗失敗者宋吉雄
佇立於未竟之路 美麗失敗者宋吉雄

2018-06-07

劉兆玄  用外星人的眼看民主困局
劉兆玄 用外星人的眼看民主困局

2018-06-07

劉若英:現在的北京 就像當時的台北
劉若英:現在的北京 就像當時的台北

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