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北韓封閉的印象不同,金正日其實曾將他三個孩子送去瑞士念書。在一九九六年至二○○一年間,這五年的留學生活,也對金正恩有極大影響。
當年只有十二歲的金正恩,偽裝成外交官的孩子,在瑞士首都伯恩的普通公立國小及國中就讀。當時他在學校的導師後來形容,金正恩是個乖巧安靜的孩子,看到他後來成為獨裁領導者,嚇了一大跳。
他的同學曾在受訪時爆料,金正恩喜愛打籃球,喜歡日本漫畫《灌籃高手》;成績平平,時常不來上課,相處起來沒有什麼特別的。用一般青少年的標準來看,這些樣貌的確不算特別,但對於在北韓長大的金正恩,這些「不特別」或許都是「衝擊」,他去留學本來就不是為了念書,而是增廣見聞,了解世界情勢。
回到北韓後,他陸續進入金日成綜合大學、金日成軍事大學,分別修得化學及步兵指揮官的學位,一步一步朝著領導大位前進。對國際來說,幾乎是到二○一○年,才得知金正恩的存在,也沒人料想到,這被隱藏起來的「祕密武器」,居然能將北韓情勢拉到如今的空前地位──與美國總統以同樣的高度對談。金正恩與他的父親、祖父相比,又有什麼過人之處?
掌握國際情勢 從烏克蘭內戰 看到研發飛彈契機
「三十四歲,能有這樣的手腕真是不簡單!」台灣的韓國情勢權威、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朱立熙說。
雖然朱立熙私下都笑稱金正恩是「金三胖」,但對於他上任以來的表現,仍給予正面評價。他說,金正恩有謀略、做事又細膩,「千萬不能低估他。」朱立熙分析,金正恩與過去金氏領導者最大的不同,是對國際情勢的掌握。
日本NHK電視台今年四月製作新聞節目《金正恩的野心》,內容提到一四年烏克蘭內戰時期,北韓趁著動亂,挖角許多掌握飛彈核心技術的烏克蘭工程師,北韓飛彈技術因此瞬間有所突破。
「你看,他可以從烏克蘭內亂,看到飛彈技術,是不是很不簡單?」朱立熙認為,金正恩一連串的核子試爆、飛彈試射,也是充分利用了父親金正日留給他的核武王牌,藉由恐嚇手段取得話語權。「放話,正好也是商人慣用的手法,金正恩、川普,這兩個非典型的狂人領袖碰在一起,果然就讓國際情勢大大變天了。」朱立熙邊說邊笑。
金氏血統雖能把金正恩推上大位,但當年二十七歲的「小屁孩」想站穩陣腳,著實不易。在內憂外患之下,他也繼承了父親與祖父的鐵血軍事作風,用槍桿子穩固自己的政權,有計畫地整肅,從中亦能看出金正恩的謀略。

▲點圖放大
清除異己快狠準 繼承鐵血作風 五年處決三四○人
一七年,金正恩同父異母的哥哥金正男遭暗殺,根據曾獨家採訪過金正男的日本記者五味洋治所做的研究,金正恩接班後,五年內總共處決了三四○人。他毫不留情地整肅對自己不忠的幹部,其中甚至包含自己的姑丈張成澤。事實上,他還將父親金正日遺留下的班底全部掃除,換上自己的人馬。
一二年上位,隔年除掉有意叛變、又壟斷對中國經貿大權的張成澤,一四年再把高幹換血,政權如他所規畫的穩定了,金正恩終於開始進行他最想做的事──拚經濟。
在一六年五月朝鮮勞動黨第七次黨大會上,金正恩頒布了《國家經濟發展五年戰略》,他表示「經濟建設與核武發展並進」。

經濟先於核武 權力下放 三年讓GDP成長7%
沒錯,「經濟」是放在「核武」前面。日本《東洋經濟週刊》副總編輯福田惠介,連續七年獲准進入北韓當地採訪,他也親眼看到北韓的經濟實力不斷提升。
「主要與金正恩上任後所提出的『我們式經濟管理方法』有很大的關係。」福田解釋,簡單來說,就是帶入企業管理的概念。
他以北韓農場所實行的「圃田擔當制」為例,指出農場會分成許多工作班,每一班的產量都表列公開。每個成員只要上繳定量後,多出來的收穫可以自行販售,不僅能改善農家收入,小組間的競爭意識也會讓生產力提高。
「金正恩鬆綁政府對企業或是農場的干預,權力下放,再以誘因增加生產力。」福田說。生產力的增加確實反映在經濟數字上,根據朝鮮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李基成教授統計,一五年北韓的GDP(國內生產毛額)達二六一.三億美元,比起一二年他上任時,成長了七%。福田認為,未來北韓仍會在金正恩的領導下全力拚經濟。
「走到今日這一步並不容易,克服了層層阻礙我們的舊觀念和作法,才有今天。」六月十二日的峰會,金正恩對川普這麼說。
的確,金正恩之前的每一步似乎都是為了這一天,他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不容小覷,算是給看衰他的國際社會一記反擊。對金正恩來說,盡快脫離經濟制裁,北韓的經濟才能順風高飛。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