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衛視禁播等於被廢了一半武功,但遠赴香港的陳平沒有離開媒體業,反而又辦起雜誌。二○一一年出刊的《陽光時務週刊》不改其暢所欲言本色,談中國政改,斗大封面標題「老路、出路、邪路」配上習近平側面照片;談《南方周末》,鉅細彌遺報導中國媒體遭官方打壓干預的始末,並佐以「還我新聞自由」。發行半年,囊括亞洲出版協會四項獎項。
和陳平共事過的《陽光時務》執行主編張潔平笑稱陳平那一輩八○年代崛起的知識分子,投入媒體後,當年指點江山的情懷便立刻端出來,因此在議題上有非常多觀點,也有自己謹守的價值觀。「那一代人有種特殊的『霸氣』。」彼時擔任《陽光時務》台灣總監的張鐵志說,讀過書、資本家身分,又有體制內的特殊管道,讓他們相當有自己的想法。
也因為《陽光時務》當時做了許多敏感議題,不少人上了黑名單,但陳平總不妥協。張潔平說:「他老說自己是『強老頭』。」《陽光時務》總經理程益中當年與陳平在議題上意見相左,甚至因此遭陳平怒吼,但他強調:「陳平是有情懷和良知,並且敢言的知識分子。」
可惜比陽光衛視稍短命,《陽光時務》創刊後兩個月,APP便遭中國下架。一三年正式停刊收攤,徒留一聲長嘆。

▲點圖放大
進軍虛擬世界 顛覆傳統威權中心
五年過去,被戲稱為「一個人的黨外」的陳平捲土重來,戰場換到虛擬世界,手中舞動的是區塊鏈與數字貨幣,他號稱要藉此顛覆傳統的威權中介與中心。
三句不離「去中心」的陳平說,「從前主流話語權的形成,是一種金字塔型的傳播模式,互聯網時代我們原以為世界是平的,沒想到其實是『錐的』。」過去閱聽眾能理解話語權形成的背後有其金錢或國家權力運籌;但互聯網時代,看似分散的話語權實則更加集中,且讓人摸不清背後那隻黑手由誰操縱,陳平滔滔不絕地評論:「即使自媒體發達,但資訊龐雜、真假難辨。」
科技發達反讓社會倒退到叢林狀態,同時卻也帶來其他可能,在陳平眼中這是最矛盾的時代。去年陳平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被問及是否再做新聞,當時他便略帶保留,「可能會,但要找到一種全新方式才會投資。」
現在看來,這位誤闖媒體界的商人兩次折戟後雖沒放棄媒體,也沒把陽光衛視拿去套現,但他更加轉向技術層面,「我現在要做的,一句話,就是『新瓶裝舊酒』。舊的是過去內容節目的生產形態;新的是透過區塊鏈應用,來改造既有產業和社會。」
陳平轉身投入區塊鏈倒是有跡可循。三年前陳平打算建立眾籌平台,便有企圖透過網路促成「資本民主」。他認為區塊鏈不再由過去傳統的中介來驗證資料正確性,加上不易被竄改的優點,能建立起「基於平等的共識信任機制,走上公平與效率皆得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傳統威權的中心也將受到衝擊逐步被去除。「人,可以真正作為一個『大寫的人』。」
「去中心」的特點或許正是吸引陳平大膽嘗試區塊鏈的理由。這和他六四後辭去智庫職位,轉身投入經商,尋求經濟獨立、人格獨立或有異曲同工。但有趣的是,問及技術能將社會與媒體產業改造成何等模樣?陳平直白地說:「不知道,要能知道我就是外星人了。」
打造數位理想國 推內容付費機制
目前圍繞著「去中心」的構想,陳平試著踏出數位理想國的第一步,而這第一步則是用在「支付」上頭。目前陳平預備推出內容付費機制,並以收看時間計價。「我們現在發展依消費者實際收看時間收費,支付發生的當下,投入製作的各個角色便能分得一定比例的收入。」他說。
泰德陽光開發這套「時間計價」的技術已兩年,陳平不諱言前年他投入情色影視產業,提供技術支援,包括匿名付費、版權管理等。因為他發現全球網路流量中,情色網站占了三分之一,把時間計價的構想應用在最大的流量上,「成人影片一支一小時,有的人只看精采的那一分一秒,我們等於讓他看多少、付多少。」

發展區塊鏈技術一年多來,目前泰德陽光台北辦公室已擴充至百人以上的團隊,相關應用也將在五月陸續推出。
防虛擬貨幣炒作 將採質押概念
另一塊應用則是讓虛擬貨幣能夠真正用做「消費」。「現在許多虛擬貨幣都是在炒作,但老闆希望它是能真正用在日常生活中。」泰德陽光副總裁陳洲任解釋,要能讓消費者願意把虛擬貨幣拿來使用,首先要穩定它的漲跌,他說泰德陽光有意運用質押的概念,讓擁有虛擬貨幣的消費者將貨幣抵押給他們,再將虛擬貨幣兌換成等值的法定貨幣,例如新台幣或港幣,去做交易使用。
陳平認為,如此能減少虛擬貨幣的頻繁交易,降低炒作和穩定漲跌,消費者又能便利的轉換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讓它的現實交易成為可能。虛擬貨幣能在日常生活使用的機率越高,回過頭也加速促成陳平期待的去除傳統威權中介的想像。只是,這套創新想法若順利運作,扮演貨幣發行方的泰德,不但自成一個數位世界的金融運作體系,更能進而鏈結實體世界,如此一來,去中介的同時,貌似又發展出一個新中介?
如今,計畫如火如荼潛行兩年,位於台北市的辦公室也已擴充到百人以上規模。陳平選擇台灣作為發展基地,一方面他認為香港發展區塊鏈大多流於炒作;而中國的政治體系則與區塊鏈「去中心」的特質格格不入,「我即使不碰觸民主發展等議題,但區塊鏈的應用仍與之矛盾。」且他觀察中國近期已出現「枯竭而亡」的跡象,民生物價波動劇烈。相較之下台灣作為華人世界第一個民主社會,有著較高的穩定性,「作為華人,我很樂意選擇台灣作為發展基地。」
近期泰德陽光開發相關技術即將亮相,陳平笑稱過去兩年他們也曾多次失敗,燒了不少資金。但他不改豪氣地說,跟區塊鏈可能帶來的社會改造,這些投入不算什麼,加上五成以上投資都由他出資,讓他能放膽為所欲為。和五年前相比,他自陳已不太批評這個世界,「這時代批評也沒用」,過去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也已淡化,張潔平也觀察到陳平變了許多,「過去他一手掙錢、一手花錢,把錢花在他認為的烏托邦上頭。現在他更覺得創新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有可能達到改變。」這個媒體業老兵,帶著新手段歸返,他說如今自己更是個「商人和媒體投資者」。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