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不甘14年心血白費 特力集團總裁重回第一線 虧20億的領悟 何湯雄找80後尬中國電商

不甘14年心血白費  特力集團總裁重回第一線   虧20億的領悟    何湯雄找80後尬中國電商

勵心如

話題人物

攝影/吳東岳

1099期

2018-01-11 17:49

20190803編按: 面對虧損15年的中國事業,特力昨(2日)董事會決議,基於中國市場變化及資源配置考量,先以縮編方式止血,關閉中國零售13家店,僅保留北京、上海各一家門市,此次關店造成資產虧損約3.8億台幣。特力集團財務長林素玲指出,集團目前營收約400億台幣,關閉13家店對營收影響不到4%,且台灣零售事業仍持續獲利,並不影響整體事業。
2018年初特力集團總裁何湯雄接受今周刊的專訪,已預見中國電商崛起的衝擊,表示「未來絕對也會發生在台灣!」

「剛開始覺得,兩下就解決了!現在覺得,『oh my god !』這水真深……」坐在內湖特力總裁辦公室,近一年鮮少回台的何湯雄,細數這段期間心路歷程。

 

何湯雄和妻子、特力集團董事長李麗秋一手打造的特力集團,在四十年期間,從一間五人的貿易公司,成為台灣最大家用品通路和進出口貿易商,年營收就超過三百五十億元,二○一四至一六年平均獲利六.八億元。

 

二○一○年就退居幕後,啟動半退休生活的何湯雄,安逸之餘,心中一直有個掛心的陰影揮之不去——他當年力主進軍的中國市場,一直無法擺脫赤字,累計虧損已經到達特力所能忍受的極限。

 

從半退休到站上前線 四字吐心跡,「不爽!不爽」

 

一五年起,特力董事會找來會計師事務所評估因應策略;一六年時更認真討論,是否要豎白旗投降,全面撤出中國。因為中國和樂的虧損,已拖累特力獲利。以一六年為例,賺六.七六億元,EPS一.三三元的特力,中國零售部分就虧損三.五三億元,影響當年EPS○.七元。

 

何湯雄心裡卻總覺得不甘心,「不爽、不爽!」何湯雄很不是滋味地連著說,穿上盔甲的將軍認為「沒有try my best就give up,我才不要!」他不樂見和樂過去的努力付諸流水,回頭與太座、董事長李麗秋「談判」,暫緩和樂關店的動作。

 

和樂

 

一開始李麗秋並不認同,賠太慘的痛,讓她只想停損,「她(李麗秋)沒有興趣,說收掉就好。」何湯雄回想。但在董事會,何湯雄大力說服董事會,大筆的退場費用將會衝擊市場對特力的信心;舉白旗,不只是投降而已,更意味著特力的成長性消失了。李麗秋於是也轉念,與其全部認列損失,不如拚一次轉型的機會,然而,太座董事長仍然公事公辦地給出原則:「你可以全權做主,但要under budget(控制預算)。」讓何湯雄有了力挽狂瀾的機會。

 

領悟一:決策不能慢 常駐上海,觀察市況做應變

 

爭取到時間的老將於是復出江湖,親征上海。整個一七年,他幾乎定居上海,以上海為家,甚至比退休前還要忙。

中國電商崛起的衝擊,「未來絕對也會發生在台灣!」這是特力集團總裁何湯雄提出的擔憂。去年一整年,他幾乎定居在上海,中國零售業戰爭廝殺,他有深刻的體悟。

 

○四年,特力以中國和樂進軍中國零售市場後,陸續鎖定上海、北京、蘇州等一、二線城市,拓展三十八個據點,原本以為達到經濟規模就能開始獲利,豈知十四年來卻年年賠錢,累計虧損高達近二十億元。只有在一三、一四年出現單季獲利,當時以為狀況就要好轉,沒想到,最慘烈狀況才剛啟幕。

 

中國和樂副總經理賴曜駩自我剖析地說,最早中國和樂在選點上,就犯了策略錯誤。原本複製台灣經驗,在市中心的百貨公司、商場設點,不料到市中心逛街購物的民眾幾乎都坐地鐵,根本不可能到和樂買居家用品後,再提著大包小包回家。

 

此外,近兩年,網路購物越加便利,實體通路無法吸引顧客來店裡,中國和樂來客數開始出現溜滑梯的慘況。一五年,虧損從前兩年的每年四千萬至六千多萬元水準,驟增至二.五六億元,一六年,來客數又再下滑二三%,儼然成為集團最大的黑洞。

 

眼見電商強勢崛起,大勢難以挽回,一六年起中國和樂開始關閉經營不善的門市,一口氣在一六年關閉了五家、一七年關掉七家,而關店提列的一次性費用支出,讓一六年的虧損進一步擴大至三.五三億元,預期一七年恐怕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面對慘烈的營運數字,御駕親征上海的何湯雄,前半年按兵不動,先是觀察市場,他發現,「特力在中國市場犯的錯,和外資公司一樣。」所有決策「都要回報總公司,由總公司來做決定。」員工提案、內部討論回報總公司後,再到實行,至少都要一個月,根本趕不上市場變化速度,他決定常駐上海,加速決策。

 

但一開始,他還是想得太簡單。「越深入、我越覺得tough(困難)。」何湯雄體認到電商帶給實體通路的切身之痛,一開始先是認定挽救和樂的關鍵策略是投資電商,但很快地就打消這個想法。他領悟到「我們差太遠了,你實體店現在花這個時間、金錢,就不必了。」

 

這個領悟是中國電商老將、曾擔任亞馬遜全球供應鏈副總裁、「一號店」前董事長的于剛告訴何湯雄的。為了進軍電商,何湯雄專程拜訪于剛請益,只見于剛劈頭直問:「何董,你準備花多少錢?」「人民幣一億元。」何湯雄說完,于剛想都不想就回說:「人民幣五億元可能都不夠!」掐指一算,這等於再砸新台幣二十五億元都不一定夠。在中國電商的大量銀彈下,實體店現在才要切入,難如登天。

 

「互聯網公司的做事模式、思惟模式,不是我們實體店能了解的。」何湯雄說,中國電商玩法是,今天為了要搶市場「準備虧多少錢」,但實體店思惟則是每分每秒都在想「如何賺錢」。兩者思惟天差地遠。何湯雄幡然領悟,與其砸錢在自己不擅長的電商,不如發揮實體店「面對面體驗和服務」優勢,才是根本之道。

 

領悟二:年輕人是主力客層 放權給新世代員工自由發揮

 

但如何把客人重新找回中國和樂的實體據點?首先,得重新定位目標客層。在他眼中,當今中國「八○後」、「九○後」這群二十、三十出頭歲的年輕消費族群,正是中國和樂的主力客層。

 

但要怎麼吸引這群消費主力?「我沒辦法判斷,真的,我已經離『八○後』太遠了。」為了解年輕人想法,何湯雄每個假日都找一群年輕人到上海家中開伙,年輕電商創業家、網紅,都是座上賓。在公司內部提案討論時,更專程找來兩位「八○後」的年輕員工做軍師,提供第一手意見。

 

不僅如此,和樂的門市據點也要跟著改變。他從台灣調來「八○後」的設計師、集團新店開發部主任陳世剛。

 

和樂

和樂新形態門市的鍋具、廚具展示空間,員工在前頭現場烹煮,顧客就在餐桌前實際體驗、感受。(圖片由特力提供)

 

何湯雄對陳世剛下達的指令很簡單:符合「新零售」的體驗。以這為最大準則,允許陳世剛自由發揮。接獲超級任務的陳世剛很快發現,和樂要變身為「新零售」通路,門市絕對不能是舊思惟。陳世剛說,這個框架必須打破,大破才能大立,主張現場要全部打掉重練。何湯雄二話不說,毅然決然同意:「全拆!」。

 

去年十二月,第一家新形態門市的上海長泰店開幕,店鋪就位於以年輕族群為主力的商圈,正好可用來測試市場反應。新的長泰店門市注入了選品、策展概念,產品數更只有過去三分之一,廚房鍋具還有廚師現場示範烹煮;酒具則用吧台展示;寢具部分,甚至秀出被子製造過程。

 

然而,在展示空間下,要讓顧客掏出錢包,一線門市人員則是另一個關鍵。何湯雄也大膽給空間,讓年輕的門市人員恣意發揮。

 

「店員要像專櫃銷售人員一樣,可以教導你如何用我的好東西,甚至你賣床品,他可以去你家教你鋪床。」而二十歲左右的員工,表現讓何湯雄嘖嘖稱奇,他舉例,一個十九歲年輕小夥子,賣一組五件套的玻璃餐具,手上拿了一個會叫的假雞,用來展示餐具可以放下一隻雞,成功吸引消費者目光,兩天的時間就賣了一百多套。

 

何湯雄

“我原本以為兩、三年就能搞定,現在看來至少要五年了!辛苦,但是Exciting !”

(攝影/吳東岳) 

 

賴曜駩說,人員選任除了以三十五歲以下年輕員工為主,也開放員工提出想法,像有員工為了銷售國宴餐瓷,還穿上清宮服裝,讓賣場更活潑、和消費者互動增加,提升逛街樂趣,「士氣起來,同仁也有發揮空間!」何湯雄說:「所以說很多原理還是沒有變,只是今天要做得更扎實、更好。」

 

領悟三:力抗電商,不獨戰 線上線下,找夥伴強強聯手

 

門市做了徹底大改造後,何湯雄並沒有忘記中國和樂真正的敵人——電商。今年一八年,他把重心鎖定在替和樂「找到中國的事業夥伴。」除了實體門市的轉型外,要找到能加強線下布局,或是進軍線上的夥伴。

 

親自坐鎮上海,也讓何湯雄看到了更大的隱憂。中國電商崛起的衝擊,「未來絕對也會發生在台灣!」何湯雄說,不論蝦皮拍賣在台灣引領的旋風,實體零售來客數以及業績的大幅度下跌,在在拉高了實體通路業者的危機感。如果中國和樂能夠扭轉局勢,也能成為未來台灣零售的轉型借鏡。

 

向來點子多、敢衝、敢做的何湯雄,再度出馬救援之餘,對經營也有所反思。和他有十多年交情、擔任特力獨立董事的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教授劉廷揚觀察,「他以前很霸氣、有創意、想到就履行,但現在,處理事情更細膩、考慮更周到。」像在接納許多新想法的同時,也持續與公司董事、高層溝通討論,讓轉型更順利運作。

 

「我原本以為兩、三年就能搞定,現在看來至少要五年了!」何湯雄指出嚴峻現況,但如同他說的,「辛苦,但是『exciting』!」十四年、二十億元的虧損驚動了這位老將重新出馬,他能為中國和樂找到怎樣的新出路,零售業者應該也張大眼睛關注著。

 

何湯雄

出生:1950 年

現職:特力集團總裁

經歷:特力集團董事長

學歷:台灣大學/復旦大學EMBA境外專班、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

延伸閱讀
跨境電商來勢洶洶,韓國Gmarket積極向台商招手
跨境電商來勢洶洶,韓國Gmarket積極向台商招手

2022-08-15

才推出一年半 全聯「小時達」如何成為全台最大生鮮電商?
才推出一年半 全聯「小時達」如何成為全台最大生鮮電商?

2022-05-26

瞄準四億人消費潛力   馬雲捧20億美元娶親 東南亞電商霸主LAZADA崛起之路
瞄準四億人消費潛力 馬雲捧20億美元娶親 東南亞電商霸主LAZADA崛起之路

2017-11-16

繼蝦皮後,Shopback再度來襲  台灣電商產業準備好壓力測試了嗎?
繼蝦皮後,Shopback再度來襲 台灣電商產業準備好壓力測試了嗎?

2017-11-10

探索體驗 小電商攬客利器
探索體驗 小電商攬客利器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