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3編按: 面對虧損15年的中國事業,特力昨(2日)董事會決議,基於中國市場變化及資源配置考量,先以縮編方式止血,關閉中國零售13家店,僅保留北京、上海各一家門市,此次關店造成資產虧損約3.8億台幣。特力集團財務長林素玲指出,集團目前營收約400億台幣,關閉13家店對營收影響不到4%,且台灣零售事業仍持續獲利,並不影響整體事業。
2018年初特力集團總裁何湯雄接受今周刊的專訪,已預見中國電商崛起的衝擊,表示「未來絕對也會發生在台灣!」
「剛開始覺得,兩下就解決了!現在覺得,『oh my god !』這水真深……」坐在內湖特力總裁辦公室,近一年鮮少回台的何湯雄,細數這段期間心路歷程。
何湯雄和妻子、特力集團董事長李麗秋一手打造的特力集團,在四十年期間,從一間五人的貿易公司,成為台灣最大家用品通路和進出口貿易商,年營收就超過三百五十億元,二○一四至一六年平均獲利六.八億元。
二○一○年就退居幕後,啟動半退休生活的何湯雄,安逸之餘,心中一直有個掛心的陰影揮之不去——他當年力主進軍的中國市場,一直無法擺脫赤字,累計虧損已經到達特力所能忍受的極限。
從半退休到站上前線 四字吐心跡,「不爽!不爽」
一五年起,特力董事會找來會計師事務所評估因應策略;一六年時更認真討論,是否要豎白旗投降,全面撤出中國。因為中國和樂的虧損,已拖累特力獲利。以一六年為例,賺六.七六億元,EPS一.三三元的特力,中國零售部分就虧損三.五三億元,影響當年EPS○.七元。
何湯雄心裡卻總覺得不甘心,「不爽、不爽!」何湯雄很不是滋味地連著說,穿上盔甲的將軍認為「沒有try my best就give up,我才不要!」他不樂見和樂過去的努力付諸流水,回頭與太座、董事長李麗秋「談判」,暫緩和樂關店的動作。
一開始李麗秋並不認同,賠太慘的痛,讓她只想停損,「她(李麗秋)沒有興趣,說收掉就好。」何湯雄回想。但在董事會,何湯雄大力說服董事會,大筆的退場費用將會衝擊市場對特力的信心;舉白旗,不只是投降而已,更意味著特力的成長性消失了。李麗秋於是也轉念,與其全部認列損失,不如拚一次轉型的機會,然而,太座董事長仍然公事公辦地給出原則:「你可以全權做主,但要under budget(控制預算)。」讓何湯雄有了力挽狂瀾的機會。
領悟一:決策不能慢 常駐上海,觀察市況做應變
爭取到時間的老將於是復出江湖,親征上海。整個一七年,他幾乎定居上海,以上海為家,甚至比退休前還要忙。